12.18.2005
Dot the I (The Movie)
Dot the I(台譯:越軌驚情)是Gael Garcia Bernal主演的電影,2003法國杜維爾電影節觀眾評選獎的得主,另外也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Bernal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壞教慾跟你她媽的也是之後,在電影螢幕上,已經變成觀眾最熟悉的新生代南美洲裔臉孔.電影是從他跟女主角的一個吻開始的--女人結婚之前的單身女郎之夜,在朋友起鬨下,她從餐廳裡面選了一個陌生人接吻.然後,從那個吻就分不開的兩個人,意外地開始戀愛.
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電影的名字很可愛,是從一句有很多解釋的諺語來的.在立陶宛文裡,Dot the I是秘密被揭開的意思.在巴西文裡,Dot the I也有類似的意思.向這個方向去解釋,這個片名的意思是看完整部電影,隱藏的秘密就會被揭開.為什麼這個女人會跟這個男人相愛?為什麼一個吻之後就不能分開?女人的未婚夫又是怎樣的一個角色?這些秘密的確是藏在一個有趣的動機之下的,等到電影結束前才會被知道.
在片中,男女主角關於Dot the I的對話卻是關於法文的解釋.女人跟男人說,"你知道嗎,A Kiss could Dot the I in Love".一個吻,可以把愛這個字裡面的i加上一點.
男人卻一頭霧水."But there is no I in Love",可是在Love這個字裡面並沒有i啊,他問.
女人想了一想也覺得好笑,原來這句話在英文裡面是不能用的.在法文的我愛你,Je t'aime裡面有字母i,可是英文裡面沒有.
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的對話.
我倒是覺得男人說的那句話很有趣,There is no I in Love.在愛情裡,是沒有我的.兩個人漸漸變成一個整體的過程中,'我'這個東西就逐漸消失了.有些人是用愛情來重新定義自己,有些人要離開愛情才能夠重新定位自己,可是不管怎麼說,當愛情存在的時候,就是不同的一個人.
就是這樣吧.
電影裡另外有趣的一句話,是兩個配角的對話.配角A對配角B說,ㄟ,我們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都曾經在別的電影裡面出現過呢.說真的,要說每一個人的人生獨特性,其實也只是暢銷電影跟冷門電影的分別而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潤到巴賽隆納的網球夢>
上個月在巴塞隆納待了一天,駕駛是朋友在中文社群媒體找來,開著寶馬的中年女性。她原本跟先生在中國大陸開工廠,不過賺夠錢就把生意結束了。離開中國以後,她曾經住過美國佛羅里達跟亞利桑那州,最後落腳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定居下來已經好幾年。她在城裡除自用住宅以外還有出租房,出來開車主要是想賺...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1 則留言:
老實說 瞄了這篇文章好多次,這一次終於把文章看完,不過說真的,在你文法囉唆或是呢呢喃喃的眾多文章中,還蠻喜歡這篇的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