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跑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跑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6.24.2023

聯合報名人堂:<快樂國民的健步大挑戰>

在新加坡這幾天請的司機山姆很喜歡自己國家,從生育政策、教育環境到硬體設施都讚不絕口。「政府像照顧小嬰兒一樣保護我們,不懂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滿意」,他說。山姆曾是一家八口住在三十坪大公共組屋,或許是地窄人稠標準不同,相對狹隘居住空間對他來說,似乎是甘之如飴。

山姆大哥嗜好是閱讀與運動。這幾天在吉隆坡跟新加坡走了一趟,才發現原來華文閱讀雖然在台灣早就式微,在其他地方仍然還自在盛行,作家龍應台剛在新馬辦了幾場簽書會,每場都是熱鬧無比。說到各式華文作品,山姆也是侃侃而談。不過,更令我佩服其實是他的運動習慣,他每天都會去游泳,「公立游泳池一次只要一塊錢」,在他眼中是政府德政之一。

「你看這個運動手環,政府給的,免費」,他抬起手驕傲地說,「而且,只要市民達到每天運動標準就會獲得獎勵,可以用獎勵點數換購物券」。

這個帶給山姆快樂的措施,是新加坡政府健步大挑戰活動。只要是公民或合法居民年滿十七歲,就能申請運動手環,參與免費健步計畫。活動大概以一年為一季,每季都會依照衛生單位健康指引訂出不同獎勵規定,像今年二月起,獎勵就改為鼓勵稍高強度運動,不再對一萬步達標提供點數。

健步大挑戰不僅向民眾提供獎勵,對公司行號亦有團體分數,這樣一來,連私人企業都有讓員工多運動的誘因了。這個活動巔峰時期有超過兩成人口報名,並且在醫學期刊裡,有確實數據證明參與民眾顯著增加每日運動量。政府運動手環在新冠疫情期間竟然還有意外功能,就是讓民眾能夠隨時監控自身血氧數值。

跟台灣一樣,新加坡對全民提供廉價健康保險,在此前提下,送手環、送獎品,用各項花錢措施鼓勵民眾運動,其實是會從降低醫療支出回收成本的。就跟新加坡政府一樣,許多歐美私人醫療保險也對特定族群,比如說有糖尿病風險客戶,不但贈送免費運動手環,甚至用手機APP提供飲食管理、冥想、心理健康等額外服務,出發點當然是為了節省未來醫療支出。

同時,雖然這些服務是免費或費用低廉,民眾並非完全無償參與,政府與保險公司從手環與APP獲得健康資料是數據分析重要資產,用戶在使用後,幾乎將身體密碼完全交出了。不過如果數據能獲得妥善保管與運用,將會在醫療科技與社會政策等層面都帶來正面幫助。

並不是所有政府都有機會提供類似服務,因為用運動與飲食改變民眾健康需要時間,時間卻是民主政治奢侈品。新加坡執政黨獨大的特殊環境讓他們對未來能有較完整規畫,在民主環境算是少見特例。

換句話說,要在台灣政黨輪替情況看到類似攸關國民長遠幸福的健康政策,難度實在很高。但是,未來真的只能這樣嗎?

3.24.2020

聯合文學423期:<文字裡的運動魂:奧運與日本運動文學>


東京又要舉辦奧運了呢,還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全世界原本只有四座城市舉辦超過一次的夏季奧運會,可是明年夏天以後,東京就要跟雅典、巴黎、倫敦,還有洛杉磯並列,成為這個稀有名單的一員。

上一回,已經是五十六年前的事情──那是昭和三十九年,西元1964年,負責把聖火帶進會場的是早稻田大學的十九歲短跑選手坂井義則。如果你看過重松清的【紅帽1975】,就會知道選擇廣島出生的坂井,對整個日本來說有著巨大的時代意義。

「大家之所以記住廣島,是不是因為這裡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受到原爆攻擊的地方?大家知不知道,在那之後的廣島居民們,有多努力地生活著?我們期待積弱不振的廣島東洋鯉魚隊奪冠,事實上,我們真正期待的,是廣島經歷過重重苦難之後的重生。」

作詞人兼小說家阿久悠後來被改編成漫畫與電影的【瀨戶內少年野球團】也說到棒球從戰敗谷底帶來的希望,這本書寫的是日本投降後一群少年成長的故事:

「能打棒球的時代就是和平的時代,而沒有棒球的時代就是戰爭的時代。」

坂井義則生日是194586日,也是原子彈落在廣島,整座城市總共三成民眾喪生的那一天。戰爭對市民帶來的傷害只能讓歲月慢慢帶走,在那漫長復原過程裡,運動賽事留下時間軸上深刻的印記:原爆之子坂井把聖火帶進東京奧運會場之後的十一年,廣島鯉魚終於奪得史上首冠,用來慶祝的紙吹雪像千羽鶴一般,飛在原爆紀念館的天空。

1964年夏季奧運不但是第一個在亞洲舉辦的奧林匹克大賽,還因為日本是東道主,柔道首度變成奧運正式項目。把有希望奪牌項目納入賽程是主辦國獨享的權利,選擇柔道卻不僅為了獎牌,更因為那是「日本奧運之父」嘉納治五郎生前最提倡的運動。在他全力推動下,日本從1912年的第五屆奧運就開始加入。

不過,剛開頭還真是一團亂,被送去瑞典比賽的金栗四三穿的步織分趾鞋抵不住道路碎石,又不肯補充水分(認為流汗會造成體力流失)導致中暑,跑到一半就決定放棄。因為金栗自行搭火車離開賽場,瑞典當局一直把他當作失蹤人口,五十年以後才消案。他在1967年終於回到斯德哥爾摩把剩下路程跑完,並且創下史上最長馬拉松紀錄:54 865小時3220.3 秒。

「這段路真的很長,中間我結了婚,有六個孩子,還有十個孫子」,他說。

你一定看過金栗四三,因為他不但有「日本馬拉松之父」之稱,更是知名大阪道頓堀廣告景點「固力果跑跑人」原型主角。金栗四三從嘉納治五郎擔任熊本高等中學校長時就認識他,當年學校還有位年輕教師,名字叫做夏目漱石。

後來,這位「國民大作家」成名作恰好提到彼時運動風氣始開的光景:

「我近來開始運動了。有人冷嘲熱諷,說我不過是隻小貓,有什麼資格學人類運動!我想對這些人說幾句話:您們以前也是成天吃飯睡覺,直到這幾年才知道什麼叫做運動,不是嗎?」
──夏目漱石,【我是貓】

金栗四三熊本老家紀念館有塊刻著座右銘的石碑,上面寫著「體力、氣力、努力」。所謂體力是指強健體魄,氣力是迎接挑戰的精神,而努力則是為完成目標做的準備,三件事缺一不可,並需循序漸進。

要說把運動文化投射到日常生活裡,日本應該算是做到極致了。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我先看的是比中文早出版的英文譯本(註一),還記得讀到這句話時感受到的震撼: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疼痛無法避免,感受折磨卻是自我的選擇。原來那些腳掌腳踝膝蓋髖骨側腹肌發出的求救訊號每個人都有,事業婚姻家庭友情不順遂也不是我獨享的專利,只是大家面對這些困難有不同的態度而已。村上還說「當你在跑步的時候想,『天啊,這真的很痛,我再也不能跑下去了』。要知道,痛的部分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能不能繼續,唯有跑者自己能夠決定」。我們既然不像夏目漱石一樣可以把自己當作貓來存在,遇到痛苦跟疲憊只好當作常態,咬著牙挺下去吧。

「如果因為忙就停,一定會變成終身都沒法跑了。因為繼續跑的理由很少,停下來的理由卻有一卡車那麼多。」
──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村上除了喜歡跑步,還喜歡養樂多職棒隊,兩件事情顯然都是用來折磨自己。養樂多跟廣島鯉魚一樣都在中央聯盟,成軍以來經常被豪門球隊巨人的球迷當作玩笑。廣島距離遠被當成鄉下就沒話說了,養樂多跟巨人都是東京球隊,卻只能像隊名燕子一樣撿拾巨人的食物殘渣勉強填飽肚子。廣島終於在原爆三十周年拿到聯盟冠軍,由外籍總教練魯茲與接任的古葉竹識帶領下成為強隊,養樂多卻還是在谷底掙扎。

這一切,卻在1978年出現戲劇性的轉變。那年開幕戰就是廣島跟養樂多的比賽,明治神宮球場稀稀落落沒有什麼觀眾。擔任首位打者的養樂多新洋將戴夫.希爾頓面對廣島名人先發投手外木場義朗(後來獲選進入名人堂的巨投)投出第一球,就結實把球擊到左外野,形成二壘安打。戴夫雖然在大聯盟沒什麼值得開心的成績,那年轉戰日本幾乎拿到聯盟打擊王,與「紅色魔鬼」查理.曼紐組成打線二連星,替養樂多拿到隊史首冠。

「我還清楚記得那刻的感受,像是甚麼東西從天上掉下來,清楚地落入我的手中。我只能說,當戴夫.希爾頓在神宮球場擊出那支美麗二壘打的片刻,我的生活劇烈而永久性地改變了。」原本是酒吧老闆的村上春樹離開球場後搭上往新宿的電車,到城裡買了一刀稿紙跟鋼筆,再過幾個月,從來沒有寫過東西的他,完成了短篇小說【聽風的歌】。

作者註:應該是唯一先有英文譯本的村上著作。日本運動文學作品進入臺灣,多半都是棒球相關或推理小說,連受一向受歡迎的村上寫當時還算冷門的長跑,竟然都被美國市場搶先翻譯了。

當然不只是村上春樹,棒球早已是日本日常生活的纖維,就算討厭棒球的人也逃不了。你讀過村上龍的【跑啊高橋】嗎?那本書裡面東洋鯉魚的高橋慶彥選手穿插在各式各樣的故事裡,他雖然曾經是廣島拿到日本一的功臣,還留下連續安打的難得紀錄,可是太專注於盜壘反而有令人擔心的守備。就算這樣,他還是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啊:

「我們來到神宮球場看職棒比賽,燕子對鯉魚之戰。入夜之後的風冷冷的,可是清美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面臨難題的女人,大聲為鯉魚的游擊手高橋慶彥加油。跑啊!高橋!喊了大概有幾十遍吧。

當天我們並沒有做出任何結論,一切要看她的月經而定,最後分手時也沒有吻別。」
──村上龍,【跑啊高橋】

後來高橋慶彥漏接了大洋隊捕手若菜擊出的飛球,壘上跑者歡呼著跑回本壘贏得比賽,清美並沒有懷孕,說這件事的聲音,聽起來頗為開心。

相信運動跟人生有緊密連結的人,還有一些精典日本文學作品值得流連,像是佐藤多佳子得到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的【轉瞬為風】、淺也敦子的兒童文學作品【野球少年】、三浦紫苑寫驛站接力賽的【強風吹拂】、瀨尾麻衣子寫友情與長跑的【晴空下與你一起狂奔】、奧田英朗重磅推理巨作【奧林匹克的贖金】、東野圭吾推理小說【魔球】【虛像的丑角】與【魔力的胎動】、宮部美幸推理小說【完美的藍】、島田莊司推理小說【最後的一球】,連【佐賀的超級阿嬤】作者島田洋七都有系列作品【阿嬤,我要打棒球!】。此外,從野村克也、王貞治、長島茂雄、落合博滿到鈴木一朗,這些教練與明星球員的傳記跟球場智慧叢書皆有中譯本。

運動員總是在夢想跟挫折間擺盪,就跟人生一樣,所以故事才如此迷人。

如果說職業棒球是生活日常的纖維,甲子園就更是精神的支幹了。這個最多曾經有四千所高中參加的大型盛會,每年要等所有比賽結束才算是日本夏天真正的尾聲。甲子園比賽收視率高到連負責電力管理的通產省都得關心,尤其是在福島核災造成的電力短缺之後,冠軍賽特別提前到上午舉行,以免影響全國供電。

紀律、團隊精神、奮戰到底──這些甲子園年輕球員被傳授的共同信念存在於許多文學作品裡。像直木賞作家重松清另外一部作品【熱球 不悔的熱血青春】是如此描述:

「高中棒球的精隨就是輸,在眾多棒球連勝的高中裡,只有一所學校會在甲子園獲得冠軍。每一所學校都輸了。輸就是高中棒球」「我們長大成人之後,還是一直輸。一定不可能有連勝的人存在。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聽見澤老爹的聲音:『你很努力了』...被這個聲音拯救、激勵的我們,還是站在人生的球場上。」

而坂本光一得到江戶川亂步賞的【白色的殘像】更說「我認為高校棒球是日本的縮影」。他所謂的白色殘像,是指球打出去之後的軌跡,在視線裡僅留下白色光芒的印象。說到這個,旅美強投陳偉殷不久前也剛好跟我提到當他狀況好的時候,投完球只會看到球準備進捕手手套前的一瞬光芒。我見過那道光芒,它真的很美。

對了,因為奧運的緣故,2020年的甲子園將延期開幕,以免造成收視戶的衝突。

話說回來,連甲子園都得延期讓位的奧運還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不管是參賽或是主辦,都是一群人持續傳遞的共同夢想。正如近藤史惠在【伊甸】(小說【犧牲】續集)的這段話,雖然說的是環法自行車賽,用在奧運也不顯得突兀:

「我並不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站在這裡,至今為止,不知道有多少日籍車手夢想參加環法賽,有人帶著這份夢想拼搏,又有其他車手繼承了這份夢想」「在我之後,這個夢想將持續,一定會有日本車手夢想能夠在環法賽贏得冠軍,也可能是總排名前十名。總之,這是我目前沒有能力做到的事,只能交棒給我之後的人。」

是啊,倘若沒有金栗四三創下史上最慢馬拉松紀錄那股傻勁,就沒有後來延續的一切發展。金粟四三離開瑞典之後沒有停下腳步,引進高地訓練法在日本繼續推動馬拉松運動,用教育傳遞自己未完成的奧運夢。

2020724日開始的東京夏季奧林匹克,就是新一代的接棒之日。

「在場上的許許多多一流運動員,正各自盡全力展開戰鬥。有的人具有壓倒性的才華,有些人的才華還過得去,也有些人只擁有上不了檯面那種程度的才華。可是,不論是多麼優越的才華,巔峰狀態也可能維持幾年而已。肉體會在許多方面碰上極限,然後慢慢走下坡。換言之,肉體會難以避免地逐漸衰敗。就好像幾乎遮蔽了運動場上空,飛舞著的蛾群一樣。

我們為了鑑賞、頌讚那樣的肉體光輝而來到這裡。」
──村上春樹,【Sydney!雪梨!村上的奧運日誌】










11.20.2019

聯合報名人堂:<長跑科技的創新與爭議>

隨著「美國史上跑最快的女高中生」瑪麗.凱恩在紐約時報嚴厲控訴,Nike已因違反禁藥規定而備受批評的奧勒岡計畫,再度受到大眾關注。奧勒岡計畫成立將近廿年,是Nike對美國長跑運動最重要投資之一,卻被明星教練薩拉扎爭議風格弄成企業醜聞
薩拉札曾蟬聯紐約馬拉松冠軍,奧勒岡計畫在他主導之下首重年輕選手培訓。訓練中心提供模仿高原環境的稀氧屋讓一些選手進駐,光是這件事就讓反禁藥組織認為有作弊之嫌,後來再被指控讓選手使用睪丸酮素,終於迫使Nike決定關閉整個訓練中心。薩拉扎原本準備對禁藥部分提出上訴,不過根據瑪麗.凱恩證詞,薩拉扎對選手體重數字瘋狂著魔,甚至要十幾歲的她用避孕藥與禁藥利尿劑減肥,種種證據都對薩拉札相當不利。
奧勒岡計畫裡的選手其實就是在Nike總部園區訓練,所以不管現在Nike如何與薩拉扎切割,企業形象仍然受到嚴重傷害。然而,運動廠商要讓選手跑得更快的目標,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現年23歲的前奧勒岡成員、美國中長跑選手瑪麗.凱恩以影片投書紐約時報,痛訴自己身...
現年23歲的前奧勒岡成員、美國中長跑選手瑪麗.凱恩以影片投書紐約時報,痛訴自己身心都飽受折磨。 (美聯社資料照)
就在奧勒岡計畫宣布中止同一個星期,肯亞長跑名將埃魯德.基普喬格於一場非正式馬拉松記時賽裡打破兩小時障礙,這個紀錄被許多人拿來跟登陸月球相比,因為兩者困難程度差不多。要在兩小時跑完全程馬拉松,以均速來算每一百公尺只能花十七秒,然後維持同樣速度四百二十二次,如此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終於被完成了。
而基普喬格腳上穿的,正是Nike為他特殊打造的戰鞋。這雙未上市跑鞋有兩層露出氣墊、兩層隱藏式氣墊,再加上三層嵌入式碳纖維板。美國馬拉松奧運選手萊恩.霍爾批評如此設計「已經不是鞋子,而是彈簧跟明顯的機械性優勢」,並且呼籲田徑總會界定清楚標準,以免比賽失去公平。
事實上,不僅鞋子根本是彈簧,現在選手有App幫助訓練,衣物可以吸熱排汗,手表還有GPS並能幫助配速,運動廠商持續投資創新,讓長跑這項運動變得非常不同了。這一切都來自長跑帶來的龐大商機:因為容易上手,愈來愈多人選擇跑步當作維持健康的主要運動,已經蓬勃發展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根據幾份不同產業報告,從現在開始五到十年間跑步市場仍會以每年六-八%速度成長,難怪各大廠商都把它當作一級戰區,深怕錯過雨露均霑的良機。
運動廠商要選手跑得更快,讓消費者跑得更多,終極目標當然是增加產品銷量。然而不是所有訓練跟裝備都適合每個人需求,甚至有研究理論指出運動鞋太好反而可能造成受傷,因為穿著彈簧跑步雙腳比較輕鬆,結果不經意就超出身體其他部分能夠負荷程度。
身為一般消費者,面對貨架上諸多炫目的新裝備,還是需要自我量力──不僅是體力,財力也很重要,千萬別讓快樂跑步變成一件傷身體,也傷荷包的事情。

7.17.2019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跟時間賽跑的贏家>

「颶風」茱莉亞上個月在新墨西哥州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原本是中學老師的她曾經花很多時間在自行車運動,沒想到轉換跑道以後成績更上一層樓,今年連續在五十公尺與一百公尺短跑出賽,並且都留下破紀錄的表現。

很難想像茱莉亞才開始競速短跑沒幾年。還有,今年她已經一百零三歲。

其實更精確一點來說,今年茱莉亞百公尺四十六秒零七的成績並非史上最佳,比自己保持的紀錄慢了六秒半,不過她仍然打破世界紀錄,成為年紀最大的參賽者。

這項被暱稱為「高齡奧林匹克」的業餘聯盟比賽從一九八七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大會將五十歲以上參賽者依年齡分組,項目包括射箭、田徑、三鐵、游泳,與籃球/網球/壘球/羽球等球類運動,近幾屆比賽都有總共超過一萬名選手參加。

高齡奧林匹克的美國本土參賽者需要先經過地方性資格賽成為該州代表才行,跟威廉波特少棒賽制很類似,兩者都是夏令營形式的活動。老實說開始知道這項比賽主要是因為前同事在臉書上貼出她跟老公代表馬里蘭州去比賽保齡球的關係,半退休的他們平常大半時間都在搭郵輪旅行,沒想到默默就成為代表隊選手。

雖然是純業餘競技,國際奧會甚至並不允許「高齡奧林匹克」這個名字,並不影響這項比賽對參賽者與銀髮族群的幫助。就像一百零三歲的茱莉亞原本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是短跑選手,「當你已經一百零三歲,每天都是奇蹟。」她說。她注重飲食與體重,把每天在家裡樹林與花圃的工作當作練習,在許多人認為早就不可能運動的年紀,持續挑戰社會對年齡的定義。

來自加州的八十歲凱西今年同樣創下世界紀錄,在她年齡層裡百公尺跑出十六秒以內的成績,可能比大部分的我們還要快;八十五歲佛羅倫斯以九十一公分刷新跳高水平,很多同年紀的人連走路都擔心跌倒,她卻跳高跳遠撐竿跳樣樣都來。

這些高齡選手不但享受運動喜悅,更以自身經歷帶給他人希望──說真的,喜歡運動就運動吧。我們可以不用依照別人的規則變老,不管身處哪個年紀,都能選擇成為與時間賽跑的贏家。

4.23.2019

獨立評論@天下:<女性主義的品牌大戰>

如果我們表現出情緒,他們說我們太戲劇化
如果我們要與男人競賽,他們說我們是瘋子
如果我們夢想平等,他們說我們滿腦子幻想
如果我們據理力爭,他們說我們是精神失常
如果我們太厲害,他們說我們一定在作弊
如果我們生氣,他們說我們歇斯底里、失去理智,
或是根本就瘋了
可是
女人跑馬拉松 瘋了 (裁判試著將她拉出場外)
女人打拳擊 瘋了
女人灌籃 瘋了
女人在職業籃球當教練 瘋了
女人帶著伊斯蘭頭巾出賽 改變整個運動 完成兩周空中歪軸轉動
或是贏得二十三次大滿貫網球 生了孩子 再回到球場 
瘋了 瘋了 瘋了 瘋了 瘋了
所以
如果他們說你瘋了 沒關係
讓他們看看瘋子能做什麼
It’s only crazy until you do it.
                               Just Do It.
Nike繼去年爭議廣告《Dream Crazy》後,今年2月推出接續版本《Dream Crazier》,以女性運動員做為主軸,獻聲主角是網壇巨星小威廉絲。這個廣告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首播,被許多人認為是今年奧斯卡時段最成功的行銷活動... 閱讀更多

11.21.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大火過後的人間天堂>

前幾天在北加州的時候,因為森林大火的關係,空氣裡都是炭火的味道,機場航班也陷入混亂。如此嚴重的災情連續兩年發生,十三個月前才剛在舊金山西北邊的索諾瑪郡周圍奪走四十四條人命,今年迄今又在東北邊的布特郡帶來更大傷亡。

這回首當其衝的,是個居民兩萬出頭,叫做天堂的小鎮。火勢剛開始幾個小時,整個天堂鎮就陷入火海,除了二十多位來不及撤離的居民不幸喪生,鎮內總共有六千多間住宅被燒毀,因為災情發展太過迅速,大部分的人逃出時甚麼都來不及帶走,財物損失因此不計其數。

災害過後,總是能見到人性的光芒。

由於大火阻斷聯外道路的關係,天堂高中越野長跑選手普萊斯無法參與加州錦標賽的資格賽。其實就算那天交通沒有問題,普萊斯應該還是會缺席,因為包括用來比賽的跑鞋,他家被燒得一點都不剩。

還好主辦單位給他補賽的機會,要他兩天後到原先指定的場地再跑一次。問題是那天跑者將會只有他一個,參加過中長途賽跑的人都知道,沒有其他選手在場,配速會變得相對困難,雖然得到二次機會,要通過選拔標準並不容易。

當普萊斯抵達距離一個半小時的比賽場地,準備好自己接受測試的時候,他才驚訝地發現天堂鎮附近的奇哥高中越野長跑隊竟然也在清晨就全隊集合,開一個多鐘頭的車來陪他跑步。因為知道普萊斯連鞋子都沒有,這群同齡孩子的家長還特地幫他帶了一雙跑鞋。

錦標賽門檻是十七分四十一秒,在這些陌生人的幫助下,普萊斯以十七分十二秒通過測試,獲得與他們在錦標賽正式交手的機會。奇哥高中不僅幫助普萊斯入選,更邀請他在接下來幾天一起訓練,為大賽做準備,當地體育用品店還免費提供了更多裝備。網路上為普萊斯家舉辦的募款不到三天就完成目標,其中不少來自遠地的長跑愛好者。

同樣地,舊金山的職業美式足球四九人隊也帶給天堂高中足球隊驚喜,提供交通與門票請全隊到球場看球。雖然沒有甚麼能夠填補家園燒毀的心痛,各方源源不絕的支持絕對能讓災民感到一點欣慰。

原來,就算大火燒盡,人間還是處處有天堂。

4.05.2018

FM91.3 【方祖涵的運動筆記】:133. 迷途的道路運動

在道路運動的重大作弊情事,現在幾乎每周都會發生。為什麼要作弊呢?沒有抽到參賽資格卻還是要跑,或是在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選擇欺騙自己,這種寧願作弊的心態真的很耐人尋味。在社群媒體的年代,人們習慣對外界用濾鏡美化生活,既然大家生活照片都可以P圖到判若兩人,用作弊「完成路跑」「挑戰巔峰」換來很多個讚,好像同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或許在一窩蜂的道路運動風潮之後,真正喜歡它們的人終將回到這些運動的初衷:穿著舒適的服裝,配合喜歡的音樂,在每個步伐之間,聆聽身體與大腦的對話,在適度壓力下享受挑戰目標的喜悅。作弊這種事,說真的,就留給迷途的笨蛋去忙吧。

雲端重播網址:
http://bravo913.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_song&choice_program_song_id=16035

1-0 Marathon
演唱者/演奏者: Junkie XL/300 Rise of an Empire/WaterTower Music 2014

1-1 Marathon
演唱者/演奏者: Lost Kings/The Good EP/Spinnin' Records 2016

1-2 Marathon
演唱者/演奏者: Neoton Família/Marathon/Pepita 1980

1-3 Marathon
演唱者/演奏者: Rush/Power Windows/Mercury Records 1985

2-1 Maranatha Marathon
演唱者/演奏者: Nancy Honeytree/Myrrh/Myrrh 1979

2-2 Dream On
演唱者/演奏者: Aerosmith/Aerosmith/Columbia 1973

2-3 "The Clock" Symphony No.101 in D Major-Mov.2/4
演唱者/演奏者: Haydn/HAYDN (THE BEST OF)/NAXOS 1997


關於運動,美國金牌體操名將Mary Lou Retton想說的是:

「獎盃只能堆積塵埃,回憶才是永恆。」

A trophy carries dust. Memories last forever.





3.29.2018

FM91.3 【方祖涵的運動筆記】:132. 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位在舊金山的新創資訊公司Strava,名字是瑞典文「全力以赴」的意思。公司創辦人麥可與馬克在哈佛念書時候認識,是學校划艇隊的成員,他們從運動建立起信任與友情,共同享受了一段難得的經驗。「可是,從學校畢業,這一切就消失了」,馬克說。

時間快轉廿年,事業有成的兩個人腦力激盪創業想法,眼前立刻浮現過去一起運動的美好時光,於是這家公司就誕生了。他們希望成為用戶分享運動經驗的社群媒體,讓回憶不再因距離或時間而淡化。


沒想到,Strava的手機App太受歡迎,結果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雲端重播網址:
http://bravo913.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_song&choice_program_song_id=16008

1-0 Secret
演唱者/演奏者: Maroon 5/Songs About Jane/Octone 2002

1-1 Secrets
演唱者/演奏者: The Weeknd/Starboy/XO 2016

1-2 Secrets
演唱者/演奏者: OneRepublic/Waking Up/Interscope Records 2009

1-3 Secrets
演唱者/演奏者: Mary Lambert/Heart On My Sleeve/Capitol Records 2014

2-1 Secrets
演唱者/演奏者: Jacob Lee/Clarity/Jacob Lee 2017

2-2 Secret
演唱者/演奏者: The Pierces/Thirteen Tales of Love and Revenge/Lizard King 2007

2-3 Beethoven's 5 Secrets - OneRepublic
演唱者/演奏者: The Piano Guys/The Piano Guys/SONY MASTERWORKS 2012


關於運動,奈及利亞作家Ifeanyi Enoch Onuoha想說的是:

「團隊合作,是尋常人完成不尋常之事的秘密途徑。」

Teamwork is the secret that makes common people achieve uncommon result.





2.11.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迷途的道路運動>

要說到全美國最讓人心情愉悅的公路,應該就是在佛羅里達,沿著海岸線興建的A1A了。這整條公路風景優美,尤其在南佛州的幾百公里,伴隨海風,看著一個接一個海灘景點在眼前經過,是很多人度假的首選。

從2006年開始,每年此時在邁阿密北邊的勞德岱堡都會舉行路跑活動。選手沿著A1A公路南下,終點線在著名的邁阿密南灘,比賽有全馬、半馬、五千公尺與孩童趣味競賽。去年在半馬部分的亞軍得主是二十四歲亞裔年輕女生Jane Seo,她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也是美食作家。在她曾經頗受歡迎的美食部落格裡,經常提起跑步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如果從搜尋網站找這個小女生的名字,現在出現的結果,都是她在勞德岱堡半馬作弊被活逮的情事。二十一公里的半馬她少跑兩公里半,沒想到在終點線慶祝的照片露了餡,眼尖網友把運動手錶的部分放大,發現螢幕上里程根本不到規定距離。儘管她事後騎自行車回到公路,嘗試用新增的路徑資料彌補,不過窮追不捨的網路偵探沒有這麼好騙,最後她的成績被取消,專欄就此停擺,而擁有不少粉絲的社群媒體帳號更銷聲匿跡。

諸如此類在路跑運動的重大作弊,現在幾乎每周都會發生。上個月亞利桑那州的超馬競賽,蟬聯數次冠軍的四十五歲凱利.安格努被發現藉躲在移動式廁所的方式逃避追蹤,從此被禁止參賽。為了贏得冠軍,他竟然寧願待在奇臭無比的戶外廁所長達七分鐘,耐力著實驚人。

沒過多久,澳洲舉行的一百公里超馬,資深選手馬克.羅柏森漏跑好幾段路被活逮,義工在計時站等待可是不見人影,其他選手更指證他原本落後卻瞬間移動成領先,從此被列為拒絕往來戶;中國路跑「顏值女王」李文杰雖然僅是業餘選手,為了摘金,連平常只有職業選手用的禁藥都敢吃,被抓到也是上月剛發生的事。

2017年的墨西哥馬拉松,參加的兩萬多人竟有將近六千人被判失格,原因從抄捷徑到找人代跑應有盡有。除了成績以外,連路跑入場資格都有很多人作弊。去年北京馬拉松有好幾個人穿同樣的D0198號背心,類似不付錢的「路跑土匪」行徑,不管是紐約、波士頓或陸戰隊馬拉松,各大賽事都經常發生,有米老鼠陪跑的迪士尼賽事也不例外。

為什麼要作弊呢?沒有抽到參賽資格卻還是要跑,或是在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選擇欺騙自己,這種寧願作弊的心態真的很耐人尋味。在社群媒體的年代,人們習慣對外界用濾鏡美化生活,既然大家生活照片都可以P圖到判若兩人,用作弊「完成路跑」「挑戰巔峰」換來很多個讚,好像同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對非專業跑者來說,路跑金錢收益非常有限,成績只是紀念而已,像勞德岱堡半馬的冠亞軍獎金都是零元,年輕的哈佛女生卻因此在人生跌一大跤。不過,那還不是追逐道路運動虛名的最慘下場,2010年有位運動社群媒體Strava的鐵粉威廉.佛林特為了奪回手機排行榜自行車「山丘之王」的虛擬頭銜,嘗試打破速度紀錄而意外喪命。家屬認為運動軟體難辭其咎狀告法院,後來訴訟被駁回,畢竟不管社群媒體虛名有多大的誘惑,每個人終究還是要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啊。

或許在一窩蜂的道路運動風潮之後,真正喜歡它們的人還是會回到這些運動的初衷:穿著舒適的服裝,配合喜歡的音樂,在每個踏步之間,聆聽身體與大腦的對話,在適度壓力下享受挑戰目標的喜悅。作弊這種事,說真的,就留給迷途的笨蛋去忙吧。

2.01.2018

聯合報名人堂:<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位在舊金山的新創資訊公司Strava,名字是瑞典文「全力以赴」的意思。公司創辦人麥可與馬克在哈佛念書時候認識,是學校划艇隊的成員,他們從運動建立起信任與友情,共同享受了一段難得的經驗。「可是,從學校畢業,這一切就消失了」,馬克說。
時間快轉廿年,事業有成的兩個人腦力激盪創業想法,眼前立刻浮現過去一起運動的美好時光,於是這家公司就誕生了。他們希望成為用戶分享運動經驗的社群媒體,讓回憶不再因距離或時間而淡化。
憑藉新創基金挹注,成立不到十年的Strava在寸土寸金的舊金山已經超過百名員工。用戶可以把身上有定位裝置的運動手環紀錄(用手機裡的運動軟體也行)用GPX格式上傳到資料庫,藉此跟朋友分享。服務有免費與收費兩種,年付台幣三千元左右的付費會員,能夠用平台分析自己的成績,倘若在戶外遭遇危險時還能立即發出位置資訊以利救援─創辦人馬克十幾年前發生自行車意外,經過十一次手術才救回一命,是此項服務靈感來源。
雖然他們目前還沒有盈餘,可是每四十五天就有一百萬人次下載這個軟體,而正積極使用的用戶裡,每五到六個人就有一個願意付費,在類似領域已經遙遙領先大部分競爭對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去年有篇報導說Strava讓自行車運動增加了千萬名愛好者,事實上,它也是路跑越來越受歡迎的諸多原因之一。
美國Strava Labs運動路線追蹤App傳出可能暴露全球軍事基地和士兵活動等...
美國Strava Labs運動路線追蹤App傳出可能暴露全球軍事基地和士兵活動等敏感資訊後,Strava地圖也顯示台灣飛彈指揮部(圖)附近有許多Strava用戶在活動。 圖/Strava提供
也因為用戶實在太廣泛,這幾天鬧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新聞:去年十一月他們彙整了兩千七百萬使用者的地圖,將它公布在網站當作宣傳話題。一開始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地圖的細節,可是有人發現不管是阿富汗、伊拉克、葉門,只要有美軍基地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帶著運動手環生活,把路徑分享上傳。這個用戶地圖清楚而完整地暴露所有美軍的秘密基地位置,連專門用來研究外星人的神秘五十一區也不例外。
我接觸運動手環已經有很長的時間,對小米品牌的價格與功能感到非常驚奇,不過也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說倘若中國要發動奇襲,小米手環用大數據紀錄的台灣用戶熟睡時間應該會派上用場,沒想到類似的事情竟然先發生在美國。
網路時代在方便與隱私之間的拿捏很不容易,這次事件對美國軍方帶來嚴重情報損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與資源才能修補。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公司的會議上,我否決了行銷部門寄明信片到網路購花客戶家裡地址促銷的提案。寄一百萬張明信片的花費不是問題,可是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一的送花對象不能讓家人知道,造成一萬個家庭糾紛就頭大了,而且,我相信那個數字應該遠超過百分之一吧。在隱私這件事情上,企業不該是最後的把關者,不能讓人知道的還是別再亂傳到網路比較好,尤其在Strava案例裡,他們公佈的資料都是用戶自願跟全世界分享的。
不管怎樣,接下來的幾個月,美軍除了會有新的運動手環規定外,應該還有不少秘密基地要忙著搬家。

11.02.2017

獨立評論@天下:<Sargas 4星球的全民公審時代>

在跑步機上的時候,經常需要藉著看影集讓自己分心,才能用薄弱意志力繼續跑下去。每天重複相同的循環其實很累,不過,至少可以從這些好看影集中發現有趣的創意,甚或是創作者想要傳遞給別人的正面想法,運動後因此覺得世界還是很美好,也算是額外的收穫。這季剛開播的《奧維爾號》(The Orville),就是如此的一部作品。奧維爾號是福斯電視台秋季新上檔的科幻大戲,由才華洋溢的動畫家+作家+喜劇演員+歌手+主持人+... 閱讀更多

8.26.2016

獨立評論@天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遊戲世界>

從小聽到大的白色謊言,搞清楚之後,打擊最深的應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吧。耕耘這種看天吃飯的事情,幻想每次都有固定的收獲是不切實際的,就算沒有颱風洪水的天災,光是因為太冷/太熱/太乾/太濕,就足以打亂原本的預期。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農夫,鄰居天生就是壯丁,在田裡忙完還可以去唱卡拉OK,而我們每天回家都累得像條狗;更討厭的是,隔壁村的那個富爸爸替兒子買台耕耘機,隨便啪搭啪搭過去,就比我們跟鄰居... 閱讀更多

7.24.2012

中時觀念平台: <天府之國 看不見運動人口>


原題:【早就不是東亞病夫】

我常常覺得,要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跑步。跑過的行人或急或徐,跑過的空氣或清或濁,跑過的道路或平或嶇,用自己熟悉的速度,配上耳機傳來的背景音樂,一步一步換來的城市映像,對我來說是清晰而真實的。

當然也有完全不適合跑步的城市,像是剛待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成都。四川省的省會,上千萬的人口,成都,就跟中國所有的大都市一樣,充滿著旺盛生命力,正在快速的成長當中。俗話說少不入川,老不離川,說的就是這裡優越的生活條件,是給年長者養老的好地方。這個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歷史名城,物產豐富,人民富饒,相對的讓居民的生活帶著緩慢的步調,也因此是中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或許因為城市快速的發展帶來的瘡疤,路是有了,可是倘若真的要跑起步來,坑坑洞洞會讓跑步變成障礙賽;加上充滿創意的汽車駕駛們隨時可能開到面前的車輛,路跑,在中國的都市,應該要算是極限運動的一種。

路上,也看不到甚麼運動的人口,跟台灣那種每天清晨傍晚公園擠滿練功、跳舞、慢跑、散步的景象截然不同。這些天在城裡待了一家不錯的公寓式酒店,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不少,健身房裡卻只有外來的客人,偌大的室內無邊際泳池華麗到不行,常見的也只是我們跟一個香港長大的年輕人。當然,身為一個以統計學騙吃騙喝的人,我知道這個樣本數極小的城市印象,可能有極大的偏差,一個千萬人口的西南城市,更不能完全代表百倍的中國居民。可是這些天以管窺豹的印象,還是讓我感到十分的驚訝,畢竟,這應該是上屆奧運金牌數最多,總獎牌數第二的體育大國啊。

回程的飛機上,在報紙上看到人大教授張鳴的幾段微博,或許呼應了這個現象。「中國的體育,缺乏兩個基本概念,一是玩,二是健身,有的無非是金牌,體育運動和體育運動總局,都是為了金牌存在的。」「好些奧運場館建成之後,空置嚴重,是為什麼?我說,當局倒是想利用場館,但只是想利用場館掙錢,掙不到錢,就寧可空著,也不讓民眾去玩。在中國的體育字典裏,沒有民眾兩個字。」對於運動的目的,中國還僵持在民族主義的迷思。用龐大體育經費建立的訓練基地,跟歐美多數為業餘的運動員競爭來的金牌,在以前是國家的光榮,現在卻可能是民眾的負擔。

海峽兩岸政府對體育運動,或多或少都存有相同困境。「東亞病夫」稱謂是清末中國人的寫照,卻在百年後還是中國人的枷鎖,每四年的奧運會,大家還在跟這個早已散去的幽靈對抗。事實上,那個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傅滿州印象,光是李小龍一個人,就將其全然擊潰,我們早就不需要用金牌來證明甚麼,更不需用國家機器製造的勝利,來換取想像中的尊嚴。

「我們的體育運動,要是能使人人都能走回家,目的就達到了」,張鳴說,我也這樣覺得。在周末即將開始的夏季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奪牌當然值得高興,不過,倘若全民都能就此開始運動,那才是真的值得慶賀。
 

聯合報名人堂:<潤到巴賽隆納的網球夢>

上個月在巴塞隆納待了一天,駕駛是朋友在中文社群媒體找來,開著寶馬的中年女性。她原本跟先生在中國大陸開工廠,不過賺夠錢就把生意結束了。離開中國以後,她曾經住過美國佛羅里達跟亞利桑那州,最後落腳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定居下來已經好幾年。她在城裡除自用住宅以外還有出租房,出來開車主要是想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