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聯合報名人堂:<職業運動的特種入場券>

大聯盟明星賽剛結束,釀酒人隊新秀投手雅各布.米修羅斯基竟然入選,至今仍在棒球圈餘波盪漾。他在明星賽前僅於一軍投出五場比賽、累積廿五局,卻憑著短期數據(四勝、防禦率二點八一)被選為球隊代表,超越野茂英雄與海盜王牌史肯斯,成為史上出賽場次最少的全明星投手。 米修羅斯基的球速驚人,潛力確實存在,幾場比賽畫面也引爆網路聲量。但實際上樣本數仍小、控球不穩,更未經歷高張力對抗的洗禮。對許多資深球員來說,這樣的入選不只是令人錯愕,而是直接衝撞體系的價值認定。畢竟,「他不屬於這裡」的違和感,早已不只出現在棒球場,而是職業運動整體的鏡像裂痕。 就在同一個月,美國羅德島國際網球名人堂公開賽出現一對離奇雙打組合。一方是已退休的美國選手傑克.索克,另一方則是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艾克曼,後者是透過主辦單位提供的外卡名額進場參賽。這張外卡來自職業網球挑戰者級賽事,等同於台北海碩盃等級的官方門票,卻不是來自排名、積分或預選資格,而是純粹憑藉私人關係取得。 這場比賽他們在首輪僅撐六十七分鐘就輸球,與職業水準落差明顯。前世界球王安迪.羅迪克公開表示:「這是我看過最荒謬的網球比賽」,形容整場就是「徹底笑話」;傳奇球后娜拉蒂洛娃則在社群寫道:「這樣的外卡安排,是對網球運動的不敬。」即便如此,比賽結果仍然被登錄在職業賽事官方紀錄中,與所有靠積分拚上來的選手並列。比賽結束後,艾克曼捐出三億台幣給主辦單位。 在職業高爾夫方面,前美式足球四分衛東尼.羅莫也數度以外卡身分參與巡迴賽。他的實力雖在業餘圈中出眾,但面對真正職業選手仍明顯不足,幾乎每場都在預賽止步。儘管如此,主辦單位仍因其名氣與收視效應持續提供參賽空間。 賽車領域則早已把這樣的現象命名為「付費車手」。二○二一年,俄羅斯車手尼基塔.馬澤平代表哈斯車隊出戰一級方程式賽季。他在先前比賽成績平庸,卻因父親是俄羅斯工業巨頭烏拉爾化工的董事長,為車隊提供巨額資金,最終拿到席位。他在場上屢次打滑、墊底,被車手們私下稱作「移動障礙」。最終他不是因為表現不佳而下車,而是因俄烏衝突無法繼續出賽。 有些人就是能憑藉知名度與鈔能力進場,如此差異,不可能被無視。正如費城人隊重砲外野手卡斯泰拉諾斯對米修羅斯基入選明星賽直言:「這不是大聯盟明星賽,這是香蕉隊比賽!」(香蕉隊為一支主打表演、滑稽與娛樂的非正式棒球隊)當職業運動聯盟開始不再以實力、成績為首要依據,而是轉向短期熱度與...

聯合報名人堂:<飛彈如雨的日常>

六月底跟一個軟體服務公司開會,會議時間是美東早上十一時半,因為這樣才能讓幾個不同時區的人參加。那是一間總部在特拉維夫,市值千億台幣的大型跨國企業,主要是提供偵測詐欺交易的服務,公司創辦人原本在以色列軍方情報單位。首次會議是在兩周前,戰爭還沒開始;第二次開會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 「躲防空警報比較麻煩,來回可能就是一兩個小時」,對方營運長說,「但其他時間,公司都還是照常運作」。其實我們第二次開會前停火尚未宣布,以伊雙方還在飛彈互轟的階段,我們有跟對方確認是否需要延期,不過他們說沒有關係。 世界長久相對承平,所以對戰爭時期,民眾仍然需要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的這件事情,或許已經失去記憶。不過,就連難以控制平民戰損的昔日世界大戰期間,人們還是去上班、還是辦婚禮、還是舉行職業運動比賽。尤其職業運動這件事情,在和平時期很容易被當成理所當然的娛樂選項,但在戰爭之中,它的位置變得微妙,甚至有點尷尬。 如果你在一九四三年走進紐約洋基球場,會看到場邊一排空著的座位,椅背上掛著制服和鋼盔,那些是被徵召入伍、無法出賽的球員名牌。場上球員有些是高中剛畢業的菜鳥,有些是老將回鍋,頂著膝傷硬撐。戰爭帶走許多人,讓整個比賽品質產生斷層。儘管如此,球賽仍然在國旗升起、國歌奏完後準時開打。 當年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給職棒聯盟發了在歷史上留名的「綠燈信」,他說人們需要娛樂,需要一點正常感,所以比賽應當繼續,這封信成為戰爭時代職業運動得以存活的憑證。後來美式足球、籃球、冰球也都照樣打,儘管各隊都少了幾個核心球員。當時政府的邏輯很清楚,不管戰事如何,也要讓後方日子看起來沒有完全崩塌。這不只是美國的選擇,納粹德國同時照常進行足球比賽,甚至把比賽結果當成宣傳;蘇聯在列寧格勒圍城期間也有公開賽事,觀眾得穿過封鎖線,冒著砲火看球。 戰爭中的職業運動當然也埋下了一些悲劇,有些球員入伍後從此沒回來,有些人退伍後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打球,也有人被迫在輿論與良心之間作選擇。最有名例子大概是拳王阿里,他拒絕被徵召去打越戰,結果被吊銷拳擊執照並剝奪頭銜。 球賽不反戰、也不挺戰,它只是提醒我們,即使天塌了,球員還是上場,裁判照樣誤判,觀眾一樣吵架。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其實是一種本能,一種對秩序的執著。不論是哪個年代,在戰爭真正停止之前,生活得先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就像飛彈落下的日子裡,企業還是照表開會,那些維持日常的舉動,就是對崩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