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思想坦克:<當經典賽越來越經典,台灣棒球跟世界的距離是更近還是更遠?>

世界棒球經典賽,終於在大谷翔平史詩級三振後畫下句點。那顆139公里的外角滑球,讓他的天使隊隊友楚奧特揮棒落空,也終結了美國的冠軍夢。

大谷的史詩級對決

日本前次奪冠已經要回朔到十四年前,那時候年輕的達比修有也是用一顆滑球讓韓國強棒鄭根宇揮棒落空,用三振結束比賽。2009年鄭根宇球季打擊率高達三成五,是很不容易被三振的選手,面對達比修仍然束手無策。不過相對起來,要解決被譽為這個世代強打代表的楚奧特就更不容易了,大谷先用兩顆速球讓他揮空,再用大軌跡滑球引誘出棒──在楚奧特迄今12年大聯盟生涯6174打數裡,像這樣揮空三次的紀錄,只出現過24回。

經典賽到今年是第五次舉辦,也終於實現大聯盟藉此吸引全球棒球迷關注的初衷。儘管多數美國頂尖投手還是無法參賽,此項賽事觀眾在美國本土仍然比上屆高出六成,創下經典賽收視紀錄。好手盡出的日本更是讓看棒球又變成全民運動,四強賽有將近半數民眾收看轉播,冠軍賽數據尚未正式出爐,不過一定更驚人。

墨西哥隊在四強戰輸給日本,總教練吉爾在賽後訪問還是留下一段讓人感動的話:「日本晉級冠軍賽,在今晚,棒球卻是最大的贏家。」對棒球迷來說,不管為誰加油,能夠在春天就有如此精彩的比賽可以看,都是幸福的事情。

棒球是最大贏家

墨西哥在本屆賽事遭遇了一些賽程安排的挫折,身為C組冠軍,他們理應在移動日後能再多休息一天,於星期六八強戰對決波多黎各。大會卻在安排上早就加了但書:「倘若美國打進第二輪,美國將於週六晚間出賽」。此項安排單純是為了要把美國隊出賽放在福斯體育黃金時段,不過墨西哥因此需要提前一天比賽,結果仍然逆轉獲勝。

說到這個,不少台灣球迷對賽程安排也有許多不滿,相對於過去賽事失利挨罵的教練或球員,這次代表隊延續大部分往例在預賽就被淘汰,只不過眾矢之的換成承辦賽事的悍創運動行銷。

球迷最忿忿不平的是台灣前一晚才剛比賽完不久,午間就立即需要在關鍵賽面對古巴。其實攤開大聯盟賽程,拿張育成效力的紅襪為例,球季幾乎每週末都是晚接早的比賽,六月第一個週末甚至有晚接午再接晚接午,不到三天要打四場比賽的魔鬼行程,選手依照表定時刻儘量調整狀況,原本就是職業運動的一環,更何況台灣並非唯一有類似賽程的隊伍。

持平而論,舉辦任何活動都很難盡善盡美,雖然悍創經驗豐富,又不是首度承辦經典賽,在像是球場動線或是販賣商品等細節上,還是有讓球迷不滿意的地方。然而要把賽程安排,甚或輸球責任怪罪在他們身上,卻是十分有趣的群眾心理現象。

技不如人短期難改變

比賽結果不盡人意,首要原因十之八九是技不如人。短期賽事運氣成分很重要,不過既然五屆當中四屆首輪就輸,球隊實力落點在何處可以見個大概。本屆比賽台灣終於有相較充裕的情蒐資源,打線亦發揮水準,問題是投手狀況普遍不佳,教練團在關鍵時刻犯的錯誤也造成傷害。對巴拿馬的比賽,對手先發投手梅西亞控球明顯走鐘,第一局已經保送兩次,二局下半無人出局一壘有人,教練卻選擇犧牲觸擊,結果失敗造成雙殺。不管觸擊是否成功,這個戰術從數據分析來看都是不合格的。其實觸擊指令一下,在大聯盟分析部門工作的朋友們看著轉播,馬上就在臉書哀鴻遍野。

就跟承辦活動一樣,打完四場九局比賽,教練跟球員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完美。這屆比賽因為出現關鍵逆轉,球隊「展現了韌性」,所以批評少了,檢討也少了,這當然是好事,畢竟參賽已經承受很多壓力。問題是牽動球迷的比賽劇情,運氣仍然十分重要,光是改變得分順序的排列組合,就會有完全不同層面的觀戰感受。回到整體結果,技不如人還是現實。

再回到把球員當英雄,承辦公司當狗熊的兩極化反應,簡單地來說,那就是現在經常被提起的取消文化與暴民現象。在定義裡,「取消文化」是用來描述在公眾人物和公司做出令人反感的事情後被公審的做法;而在取消文化的背景下,「暴民現象」是描述一群人在公審某人或某事方面團結一致的情況。在台灣,另外被熟悉的用法應該算是「炎上」。

前述這些現象並非沒有好處,對於偏離社會普遍認可的行為,不管是取消還是炎上,都能夠發揮道德約束的修正力量。問題是,群眾對事件兩極化的反應,加上一定有人為了網路聲量而推波助瀾,結果經常是過於激烈與草率的。有時事後才知道當事人受到冤枉,群眾無意間變成霸凌者,不過更多時候是像經典賽一樣,真正需要改進的部分反而缺乏注意。如果沒有在晚間跟午後連續出賽,台灣就能晉級了嗎?晉級第二輪就是終極目標了嗎?

經典賽愈熱絡,我們的挑戰就愈大

經典賽在春訓中期開打,絕大多數大聯盟投手才重開機還在調整中,按照進度原本甚至可能仍以直球為主(像剛加盟紐約大都會的千賀滉大在春訓比賽還沒有丟最拿手的指叉球),參加比賽恐怕影響球季,因此本屆參賽意願仍然低落。不過既然這次比賽獲得廣大支持,三年後下屆可望有更多頂尖投手加入,換句話說,已經投入所有旅外與本土球員資產的台灣代表隊,未來挑戰只會更艱難。

要跟上世界水準,台灣需要更多學校參與,更多基層球場,更科學化的訓練,更豐富的數據資源──在大聯盟分析部門,已經有經驗豐富的台裔專家可以提供協助,其他私人數據公司服務也可以花錢取得。

不管怎麼說,在春天有這場棒球饗宴,能夠看到台灣兩場難得勝利,看到達比修與大谷的經典傳承,真是太值得開心了。就算下屆我們需要再從資格賽打起,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每逢棒球進入延長賽,美國球迷總會興奮地說「Free Baseball!」,對球迷來說,比賽一定是越多越好啊。唯一希望是台灣棒球持續進步,不要再只能羨慕其他國家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惡夢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嚴重處罰--像是考試作弊被抓到,或是每天數次在公眾刑場見到的殘暴行徑,都變成後來需要很努力埋葬的記憶的一部分。 考試作弊是必需的,我甚至還需要跟其他功課不錯,負責掌管主要科目測驗卷的同學交換答案卷,我的國文,數學的謝寧,地理的黃國政,理化的陳柏宇(有趣的是一番填鴨以後上了建中,我卻怎樣也記不起大部分建中同學的名字),甚至是大家都用來捉狹的管英文的娘娘腔同學,都是這個小型經濟圈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以物易物,因為只有先知道答案,才能夠達到滿分,也就是不被體罰的安全線。嘗試扮演成人的我們,有時候也會把答案卷像是施捨一般賣給一般大眾,換來的是現在想起來少到不可思議的金錢,還有淺嚐即止的,用低劣的手段輕鬆掌握別人命運的權力感。 作弊被抓到的最嚴重一次,導師像瘋了一般用藤條抽打我的手指。他的體罰是職業化的,要讓學生痛,該打的是手指而不是手心,是小腿而不是屁股。雖然,他也可以抽打學生屁股到坐在椅子上會痛徹心肺的程度。有時候手邊沒有籐條,趕時間的他直接用指節在學生後腦來個爆栗也夠嚇人。那天,被狂鞭一陣的我回到座位上,兩隻手變成青紫色,指節間的淤血讓我連手也合不起來。更痛的是回家以後,因為隔天的作業還是要交,所以我偷偷找了媽媽的針線包,把淤血塊逐著挑開,才能夠握筆寫作業的過程。 一直到上了高中,大學,短暫而奇幻式的軍旅,出國念書,工作,我還是會每隔幾天,在夢中回到國中導師的講台。「方祖涵,你數學考八分!」他驚喜地說,像是終於抓到跟蹤許久的疑犯的警察,下意識地舔了舔自己的嘴唇,難掩對即將展開的私刑的興奮。考八分的那天我似乎是生病發燒,不過前一晚的確是貪玩沒有念書,而這一次貪玩的下場,是之後將近二十年的,怎樣也關不掉的重播畫面。 一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呂學燕先生又回到我的夢裡。他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跟後來在不同階段喜歡的女人們,輪流而毫無創意地填滿我失去主觀意識之後的夜晚。跟之前夢境不同的是,這次站在講台上等著被處罰的並不是我。 我從門外看著他,狠狠地盯著他的眼睛(從來不敢如此,就算在夢中)。教室裡同學們跟...

聯合報名人堂:<巴黎奧運的平權起點>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的女性和女孩參與體育運動。增加女性運動員能見度,可以挑戰刻板印象,並帶來更多正面的榜樣作用。 此外,給女性運動員公平機會,也可望促進體育領域性別平等政策。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各國政府可能因此用積極措施提供兩性相同資源,也是值得期待的正面效應。 有趣的是,此項平權里程碑,台灣倘若較為無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十二年前倫敦奧運起,雖然女性選手不是代表團多數,卻總是獲得最多獎牌。近年奪牌項目包括舉重、射箭、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羽球,每一項都曾經讓國人感到興奮與驕傲。 不過,宣示意味十足的平等數字,只是里程碑,而非終點站。 儘管男女選手一樣多,國際奧林匹克協會大多數要職皆由男性掌握,董事會成員女性也僅占三分之一。在巴黎奧運裡,六成技術人員是男性,雖然女性人員比東京奧運成長不少,仍然是相對少數。 同樣地,雖然台灣女性選手奪牌人數眾多,卻反映出另一種現實。長期以來,女性要靠運動謀生,最有效模式就是在大型賽事奪牌。台灣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獎金額度,得到獎牌就有收入,也曾有選手因此鋌而走險使用禁藥,損害個人健康與聲譽。 男女運動員人數相等是一個顯著成就,但評估真正的性別平等,需要超越數字。資源獲取、訓練設施、教練、贊助和媒體關注度等因素,在實現完全平等這件事上,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資源掌握上,台灣跟國際奧會一樣,傳統以男性為主;如果拿大專校院體育運動相關科系教師人數當作衡量標準,男女相差甚至是二比一。在男性主掌的運動環境裡,女性要出頭已是難事,還造成不少性別霸凌與侵犯憾事。台灣媒體報導女性運動員時,經常用外貌當作重點,也是不公平的性別差異。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女性運動員獲得比男性更高的關注度。像美國女子足球代表隊、網球場上的威廉絲姊妹,以及剛轉職業的籃球選手凱特琳.克拉克,都是絕佳例子。進軍巴黎的台灣代表隊,將是包括戴資穎、謝淑薇、詹詠然等數位台灣女性好手的奧運告別作。除了希望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能獲得相同掌聲,享受賽事、盡情發揮以外,也更深切期待性別平權藉此繼續前進。 希望在不久後的未來,每一位運動員...

獨立評論@天下:<不再寧靜的高爾夫球場>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Poulter)在推特上說,高爾夫聯盟應該准許球員用電擊槍攻擊吶喊的觀眾;資深美國球員吉姆.佛瑞克(Jim Furyk)遇到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