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聯合報名人堂:<平權運動的雙重標準?>

七月底復賽的NBA職業籃球,因為疫情濃縮賽季,轉眼就開始緊湊季後賽了。今年剩餘賽程都在佛州奧蘭多封閉環境舉行,而對球迷來說,球員身上球衣是比更換球場更明顯的改變──原本上面只有背號跟名字,現在被支持非裔平權運動標語取代。 雖然球員有權決定自己球衣形式,絕大多數都在此刻選擇團結,挑了聯盟篩選過的政治訊息,藉此宣揚一起跟社會不公義對抗的態度。於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平等」、「說出他們(受害者)的名字」、「教育改革」等等標語充滿球賽畫面,是混亂時代裡無可奈何的奇特景象。 或許會有人質疑此類訊息是否只是作秀,事實上,根據網路搜尋數據顯示,球衣辭彙的確有顯著影響力。有些球員用包括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拉脫維亞文的母語寫出支持,讓球迷因此感到興趣;也有些標語是罕見辭彙,像「團體經濟」(Group Economics)甚至還沒有正式中文翻譯,是說非裔社會應該用經濟力量互助,藉此改進群體財務與健康,因為多數人都沒有看過這個用法,當它出現在轉播鏡頭裡,立刻成功地引導出不少討論與迴響。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NBA舉動感到開心,尤其是以總統川普為首的保守團體。川普就職三年多來,本月首度接受運動媒體專訪。他說人們都對NBA感到生氣,從整體收視率低到不行就看得出來,聯盟根本搞不清楚他們正在面臨重大挑戰。每當有職業運動對社會問題發聲,保守派陣營都叫球員閉嘴專心打球,這回也不例外。 職業籃球復賽收視率比往常低是事實,然而平權運動很可能並非主要因素。八月原本就是美國收視率最低時段,新劇都會避免在此時上檔,正常籃球季也早該要結束了。而且儘管籃球收視率低,還是比正進行中的大聯盟棒球賽好一些,換句話說還算正常,然而川普深諳掌握話語權之道,當他一再強調平權運動讓觀眾反胃,支持者就會開始相信那是主流意見。 連總統都只能抱怨卻無法讓籃球員噤聲,這樣聽起來似乎滿厲害的。不過,NBA並非天不怕地不怕。年初休士頓火箭總管在社群媒體支持香港民主造成中國大陸反制,之後所有相關議題都成為禁區。聯盟原本打算開放球迷設計與認購平權標語球衣,卻因為要封鎖香港字眼乾脆停止販賣。 此外,儘管國際對新疆情況有諸多疑慮,NBA不但毫無反應,甚至在傳出球員被虐待新聞後,仍然不願調整新疆訓練中心合作計畫,而且最支持抖音的職業運動聯盟,正是NBA。前陣子球員領袖湖人「皇帝」詹姆士接受公共廣播訪問,對非裔平權侃侃而談,問到香港卻只能支吾其辭...

聯合報名人堂:<職業運動,救贖還是獎賞?>

 經過兩百六十七天漫長等待,大聯盟球季終於開始了。從一八七六年到現在,儘管中間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流感、勞資衝突,美國從來沒有像這幾個月一樣,跟職業棒球距離如此遙遠。 「像是被壓路機來回碾壓一樣,我們在清除與重建間不斷重覆,只有棒球能標註時間,是長久不變的常數」,經典電影「夢幻成真」如此描述著。對於已經因肺炎疫情失去十幾萬條生命的美國民眾來說,職棒開幕彷彿有從灰燼重生的意味—正如舊金山大地震過後,兩支灣區球隊重拾球棒在世界大賽對決,是傷痛復原起點;或是世貿大樓恐怖攻擊過後,大都會捕手皮亞薩為紐約擊出全壘打,讓市民重燃希望。 不過也不再是常數了,棒球變了很多—新球季觀眾無法入場、疫情讓六成比賽憑空消失、球隊分區被重新洗牌,甚至連業餘棒球加速終局比賽辦法都被採用;國家聯盟投手打擊制度突兀中止,原來討論了半世紀的事情其實如此輕易就拍板決定。這一切改變都是提醒:疫情過後的世界,已經跟過去是兩種模樣。 不管怎樣,美國需要棒球,人們需要關心球賽比數,而不是令人沮喪的確診與死亡人數。人們需要見到不同膚色、信仰、文化的球員並肩作戰,需要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一起為心愛球隊加油,而不是被政客與社群持續激化衝突。當人們知覺漸漸被失望麻木,棒球像老朋友般的熟悉感,適時帶回一點生活日常。 果不其然,新一季棒球喚來前所未有矚目,華盛頓國民與紐約洋基開幕戰吸引四百萬觀眾目光,比去年高出一倍多,是近十年新高。主持美國防疫戰線的七十九歲佛奇博士擔任開球嘉賓,雖然投了個暴投,為他特製的球員卡還是被搶購一空,價格更水漲船高,連總統川普都對佛奇受歡迎景象吃醋不已,趕忙聲稱紐約洋基也邀請自己開球。 於是,棒球回來了!史丹頓擊出石破天驚全壘打、大谷翔平再度嘗試二刀流、道奇投手凱利用近身球報復太空人作弊…這些畫面正是人們在疫情裡最需要的救贖,不過時效似乎極為短暫。開幕戰沒多久,邁阿密馬林魚即有超過半隊球員確診,災情並逐漸蔓延到其他球隊,聯盟主席警告球季可能中止。少數球員罔顧防疫規定就能拖垮全聯盟,其實就是美國整體疫情縮影。 「棒球應該是社會發揮群體功能獲得的獎賞」,國民隊投手杜立德在開季前說,「像那幾個已發展國家成功防疫,就能夠把運動帶回生活裡,而我們完全沒有做該做的事,在最糟情況下竟然還花心思想打棒球。」從現在狀況來看,這段話竟然一語成讖。美國無法凝聚防疫共識,只想讓職業運動成為生活救贖,結果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