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蘋果論壇:<世界大賽裡 無盡的文化堆積>

世界大賽結束了,又是一次讓人血脈賁張、回味恆久的棒球饗宴。就像12年前的紅襪傳奇,小熊的魔咒故事從此畫上句點,可是勝負以外的球迷回憶,卻是一球一球,繼續堆積下去。「如果小熊隊再輸,不知道比爾.莫瑞(Bill Murray)明天早上起床,會不會再到球場一趟,看要改變哪個片段,才能讓比賽的結果不同。」當小熊隊率先3敗,冠軍夢似乎已遠,棒球統計學家丹.布魯克在他的推特上開了個玩笑。知名演員莫瑞是死忠的小熊迷,世界大賽在芝加哥主場的首場比賽,他在7局攻守交替時用塔菲鴨的語調帶領全場演唱《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知道小熊隊、認識莫瑞的人,也不一定能懂那個玩笑。他在1993年主演過一部電影,叫《Groundhog Day》,台灣把它翻成《今天暫時停止》,很可能是因為當時流行殭屍片名的關係。電影裡他被卡在一年一度的土撥鼠日,每天起床都是同一天,於是他有很多次機會,去改變這天的結果。如果莫瑞心愛的小熊隊再輸球,他應該會很希望自己有電影裡的能力,讓世界大賽重演一回吧。玩笑背後蘊藏的文化深度,正是大聯盟歷久不衰的原因。棒球不只是運動,它是紀錄、是音樂、是統計、是小說、是街頭巷尾的話題,也是許多引人回味的電影。世界大賽開始前,人們除了討論雙方陣容,更沒忘記這是兩部經典電影的對決──查理辛主演的《大聯盟》系列,背景是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幻想喜劇《金臂小子》,主角則是小熊隊。雖然都是20年前的作品,球迷、影迷們聊起它們,還是津津樂道。世界大賽第七戰前,一位粉絲花了100萬喜達屋旅館(Starwood)點數贏得拍賣,希望讓查理辛到球場開球。雖然最後沒有成真,從價值70幾萬元台幣的心意,還是可以看出電影留給球迷的深刻影響。電影《同床異夢》的開幕場景,就在小熊的球場。那並不是巧合,因為電影製片兼男主角文斯.范也是芝加哥球迷,在莫瑞領唱的隔天,他向小熊球迷獻唱同一首歌;《回到未來》系列對小熊隊奪冠的寓言,終於在誤差一年後成真。世界大賽雖然僅有7場,時光跟電影混搭在一起的美好回憶,不管是痛快欣賞,還是細心咀嚼,都有不同的風味。棒球不僅存在於流行文化,經典文學巨著《老人與海》裡,海明威細數棒球場上可敬的對手,「洋基是輸不得的,可是克里夫蘭的印地安人,還真是讓人擔心。」從他在巴哈馬配著雪茄與烈酒寫下這段話的1951年開始,洋基隊已經又拿下14次世界大賽冠軍,而印地安人還在苦苦等待。那在茫茫大海與命運纏鬥的心境,舉世都替對手加油的孤獨,那好不容易才把比數追平,眼看巨魚上鉤卻旋即逃遁的克里夫蘭人們,想必又更能體會一些。10局精采比賽結束了,小熊隊的魔咒結束了,距離2017年球季的春訓投捕訓練營,也只剩下103天。「有人問我,冬天沒有棒球的時候都做些什麼?我告訴你,我只是盯著窗外,等待春天。」傳奇球星何恩斯比說。108年都能等了,103天又算什麼?春天很快就要來臨,明年又會有球隊寫下新的故事,更多沉浸笑與淚的記憶,堆積在文化的迴圈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惡夢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嚴重處罰--像是考試作弊被抓到,或是每天數次在公眾刑場見到的殘暴行徑,都變成後來需要很努力埋葬的記憶的一部分。 考試作弊是必需的,我甚至還需要跟其他功課不錯,負責掌管主要科目測驗卷的同學交換答案卷,我的國文,數學的謝寧,地理的黃國政,理化的陳柏宇(有趣的是一番填鴨以後上了建中,我卻怎樣也記不起大部分建中同學的名字),甚至是大家都用來捉狹的管英文的娘娘腔同學,都是這個小型經濟圈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以物易物,因為只有先知道答案,才能夠達到滿分,也就是不被體罰的安全線。嘗試扮演成人的我們,有時候也會把答案卷像是施捨一般賣給一般大眾,換來的是現在想起來少到不可思議的金錢,還有淺嚐即止的,用低劣的手段輕鬆掌握別人命運的權力感。 作弊被抓到的最嚴重一次,導師像瘋了一般用藤條抽打我的手指。他的體罰是職業化的,要讓學生痛,該打的是手指而不是手心,是小腿而不是屁股。雖然,他也可以抽打學生屁股到坐在椅子上會痛徹心肺的程度。有時候手邊沒有籐條,趕時間的他直接用指節在學生後腦來個爆栗也夠嚇人。那天,被狂鞭一陣的我回到座位上,兩隻手變成青紫色,指節間的淤血讓我連手也合不起來。更痛的是回家以後,因為隔天的作業還是要交,所以我偷偷找了媽媽的針線包,把淤血塊逐著挑開,才能夠握筆寫作業的過程。 一直到上了高中,大學,短暫而奇幻式的軍旅,出國念書,工作,我還是會每隔幾天,在夢中回到國中導師的講台。「方祖涵,你數學考八分!」他驚喜地說,像是終於抓到跟蹤許久的疑犯的警察,下意識地舔了舔自己的嘴唇,難掩對即將展開的私刑的興奮。考八分的那天我似乎是生病發燒,不過前一晚的確是貪玩沒有念書,而這一次貪玩的下場,是之後將近二十年的,怎樣也關不掉的重播畫面。 一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呂學燕先生又回到我的夢裡。他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跟後來在不同階段喜歡的女人們,輪流而毫無創意地填滿我失去主觀意識之後的夜晚。跟之前夢境不同的是,這次站在講台上等著被處罰的並不是我。 我從門外看著他,狠狠地盯著他的眼睛(從來不敢如此,就算在夢中)。教室裡同學們跟...

聯合報名人堂:<巴黎奧運的平權起點>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的女性和女孩參與體育運動。增加女性運動員能見度,可以挑戰刻板印象,並帶來更多正面的榜樣作用。 此外,給女性運動員公平機會,也可望促進體育領域性別平等政策。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各國政府可能因此用積極措施提供兩性相同資源,也是值得期待的正面效應。 有趣的是,此項平權里程碑,台灣倘若較為無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十二年前倫敦奧運起,雖然女性選手不是代表團多數,卻總是獲得最多獎牌。近年奪牌項目包括舉重、射箭、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羽球,每一項都曾經讓國人感到興奮與驕傲。 不過,宣示意味十足的平等數字,只是里程碑,而非終點站。 儘管男女選手一樣多,國際奧林匹克協會大多數要職皆由男性掌握,董事會成員女性也僅占三分之一。在巴黎奧運裡,六成技術人員是男性,雖然女性人員比東京奧運成長不少,仍然是相對少數。 同樣地,雖然台灣女性選手奪牌人數眾多,卻反映出另一種現實。長期以來,女性要靠運動謀生,最有效模式就是在大型賽事奪牌。台灣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獎金額度,得到獎牌就有收入,也曾有選手因此鋌而走險使用禁藥,損害個人健康與聲譽。 男女運動員人數相等是一個顯著成就,但評估真正的性別平等,需要超越數字。資源獲取、訓練設施、教練、贊助和媒體關注度等因素,在實現完全平等這件事上,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資源掌握上,台灣跟國際奧會一樣,傳統以男性為主;如果拿大專校院體育運動相關科系教師人數當作衡量標準,男女相差甚至是二比一。在男性主掌的運動環境裡,女性要出頭已是難事,還造成不少性別霸凌與侵犯憾事。台灣媒體報導女性運動員時,經常用外貌當作重點,也是不公平的性別差異。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女性運動員獲得比男性更高的關注度。像美國女子足球代表隊、網球場上的威廉絲姊妹,以及剛轉職業的籃球選手凱特琳.克拉克,都是絕佳例子。進軍巴黎的台灣代表隊,將是包括戴資穎、謝淑薇、詹詠然等數位台灣女性好手的奧運告別作。除了希望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能獲得相同掌聲,享受賽事、盡情發揮以外,也更深切期待性別平權藉此繼續前進。 希望在不久後的未來,每一位運動員...

獨立評論@天下:<不再寧靜的高爾夫球場>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Poulter)在推特上說,高爾夫聯盟應該准許球員用電擊槍攻擊吶喊的觀眾;資深美國球員吉姆.佛瑞克(Jim Furyk)遇到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