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標題可以這麼長,會是這樣的:【我們都是崔馮.馬丁/我們都是齊默曼】
在這張照片裡,邁阿密熱火隊的球員們個個低著頭,他們的面孔被拉下的帽T遮掩著,幾乎無法辨認,可是照片傳達的憤怒跟哀傷卻是清晰的。「我們都是崔馮.馬丁」,明星球員詹姆士大帝在他的推特上,用照片加上主題標籤,悼念幾周前在奧蘭多近郊被槍殺的十七歲青年。
故事,簡單地說來是這樣的,一個西班牙裔/白種的居民巡守隊員齊默曼,在巡邏的過程中,誤認馬丁是罪犯,跟蹤了一會兒之後,拔槍射殺了他。齊默曼最初的供詞指出,馬丁向他攻擊在先,他只是正當防衛而已,也因此檢方將他釋放,獲不起訴的處分。
可是在更多的細節被挖掘出來之後,美國社會開始對這個事件開始感到憤怒。馬丁當天身上只有一包彩虹水果糖,沒有任何武器;齊默曼在跟蹤馬丁之前報案的電話,說看到一個鬼鬼祟祟的黑人,警方請他不要擅作行動,讓警察來處理,他卻不顧勸告釀成憾事;馬丁當天身上的穿著,就是熱火隊照片上類似的帽T,而對習慣用刻板族群眼光來看世界的人來說,非洲裔美國人穿上帽T,可能就是幫派份子。
所以事件很快地像雪球一樣吸引了美國民眾的注意,歐巴馬總統也沉痛地說,如果他有一個兒子,他就會長得跟崔馮.馬丁一樣。假若一個孩子走到雜貨店,因為社會的偏見而無辜送命,凶手卻馬上獲得釋放,社會給公民的基本保障就蕩然無存了。於是,不分族裔地,許多積極的公民運動開始展開,首要的當然是要求檢方立即起訴齊默曼,更深的訴求是要社會重視種族間因刻板印象造成的偏見。我們在這些日子頻繁見到的社會總動員,在台灣最新的版本當然是王家事件,在美國,就是馬丁案。
頻繁的社會運動,在網路的動員下讓人目不暇給,支持的人叫它公民運動,懷疑的人叫它正義暴力,或是廉價正義。強迫二分的議題一個接著一個,選邊選錯的結果,就是臉書的朋友少了好幾個。拋開議題的本身不談,整個社會運動的新風潮,根源是對社會權力者的不信任──政府、法院、立法單位、警察,儘管它們是因多數決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權力,大家說不信就不信。在崔馮.馬丁的案子身上,這種正義的弔詭卻令人莞爾:事實上,齊默曼也是因為對權力的不信任,才去當義工,合法地拿著槍上街,自己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他對馬丁按下板機的那刻,顯然是過度地衍生了自己相信的正義,可是,當別人對他在馬丁身上加諸的過度正義作出正義的譴責,不管是按下讚,或是像新台灣之友(也因為林來瘋瞬間夢醒而變成最短暫的台灣之友)尼克迷導演史派克.李把齊默曼的住家資訊公開(結果是錯的),誰又能夠來斷論,這些新的正義,不會再過度而變成暴力呢?
很顯然地,在這個2.0版的世界,公民,社會,跟權力者,還有不少的磨合需要被完成,很多互相的信任,需要被重新建立。
4.03.201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