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006
中時觀念平台 <勝敗之間的焦慮>
觀念平台系列的第五篇,<兩種焦慮>,載於五月十九日時論廣場.原題:勝敗之間的焦慮.
亞瑞那斯可以把領先拉大到三分的,如果他投進在最後十五秒鐘的兩個罰球。
生涯罰球命中率八成的他,錯過了第一次罰球的機會。詹姆士大帝走向前去,在他的耳朵旁邊說,「如果你兩球都沒進,你知道誰會投進反敗為勝的那球」…,在七戰四勝的系列賽中,詹姆士已經以最後一擊打敗巫師兩次。場邊的巫師隊球評目瞪口呆,跟對方罰球球員對話這樣的舉動,是非常不尋常的。不過亞瑞那斯笑了笑,一副隨便你要怎麼說的表情。
詹姆士,二十一歲,大家叫他詹姆士大帝;亞瑞那斯,二十四歲,自己叫自己東區聯盟刺客。季後賽第一輪,荊軻對秦王,今天沒有人是他的秦舞陽。荊軻只能相信自己手中的匕首,這把利器,取之百金,以藥焠之,在人身上試驗,沒有不立刻死去的。
不到五分鐘前,亞瑞那斯在正規賽結束之前幾秒鐘,在三分線外三步遠的距離,投進追平比數的一球,這一刀直直刺向秦王的心臟,圖窮匕見,讓以為燕國已經是囊中物的大帝錯愕許久。可惜,只是平手而已。現在他還有第二刀的機會,他把皮球在身旁儀式性地繞了三圈,出手。
不進。
荊軻的命運在千年之後,萬里之外,還是不能改變。球賽在十幾秒之後逆轉,我的華盛頓巫師隊球季,就這樣結束了。這又是一個不知所謂的春天,住在華盛頓的職業籃球迷,從來沒有機會經歷村上春樹那種「就算抱著巨額貸款,巨人隊也已經贏定了,秋天還是美麗的」的心情。進一步地說,村上的「自己支持的運動隊伍勝利時,體內會分泌更多使人類元氣大振開始活性化的某種分泌物」的說法,更是在我們的傷口上撒上一大把鹽啊。
有人說比賽的勝負是其次,重要的是過程。然而,從球迷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觀賞運動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比賽的結果。在結果揭曉之前,我們在享受的是一種叫做eustress,愉悅的焦慮,的經驗。如果在預期當中,球賽的結果已經是凶多吉少,eustress就會提前轉化成stress,也就是純粹的焦慮感,甚至是distress,窘迫的感覺。我們面對著不管是愉悅的或是窘迫的,無法壓抑的焦慮,只好走進球場,轉開電視或是收音機,盯著電腦螢幕,或是忐忑不安地,打開隔天報紙的體育版。
這種愉悅或是窘迫的焦慮在比賽結束之後有兩種結果。勝利球隊的球迷,從焦慮轉化成對自己的社交形象跟自我認同的提升。許多人甚至會毫不客氣地穿上複製的球衣,或是在辦公室的電腦換上球隊的閃閃發亮的桌布,這種現象叫做BIRGing,一種把支持球隊的榮光轉化成自己的形象的行為。相反的,輸球那方的球迷,就只能在極度欠缺自我認同的狀態下,盡量切斷跟球隊的關聯,也就是CORFing,跟失敗者抱持距離的行為。
我很認真地找了很久的論文跟期刊,還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活性化的分泌物這種東西,不過就算是真的,住在華盛頓的職業籃球迷們,應該也是處於長期缺乏這種物質的狀態之下吧。該怎麼辦呢?唉,我已經有低度的自我認同跟社交形象,就假裝不在乎地寫文章好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2 則留言:
看完您這篇文章
不知怎麼回事
突然很想要看看您六七年前
在Han's Story 發表的文章
可是在網路上找來找去 都找不到
在這個部落格 也看不到
不知道您是否有保留在哪個web 或 blog
可否賜告
不好意思 我終於找到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