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聯合報名人堂:<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在萬眾矚目下,巴黎奧運正式開始。塞納河畔化身為盛大舞台,熱情觀眾擠滿河岸,跟三年前東京奧運在疫情裡提心吊膽的景象,實在是恍如隔世。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這個世界是什麼模樣嗎?那時候各國爭相搶購疫苗,台灣在夾縫中儘管得到美日友邦贊助,仍然僅有三成人口獲得第一劑接種,正常生活仍然遙不可及。有些歐美民眾已經準備恢復疫前日常,卻發現商品供應鏈變得支離破碎,像晶片、汽車、農產品、建材都出現供給問題,連貓罐頭都因為鋁製品短缺而難買到。 面臨如此艱難挑戰,東京奧運不僅是體育盛事,更象徵了全球團結。就像這樣,每屆奧運,都是人類社會值得回顧與前瞻的里程碑。還記得二○一二倫敦奧運嗎?那年英國還在歐盟,誰知道再過四年英吉利海峽又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現在南北韓烽煙又起,戰事隨時可能爆發,可是才不過是六年前的平昌冬奧,兩國還熱烈共同組隊進場。 回顧上次巴黎奧運,那是一九二四,一戰結束後六年,包括德國在內的戰敗國皆被拒在門外。只再過兩屆奧運,納粹就開始崛起,希特勒掌權後不但用一九三六柏林奧運宣示種族與軍國主義,更在四年後火速占領法國。他巡視夏樂宮廣場,背後是艾菲爾鐵塔的照片,正是納粹德國最意氣風發的一刻,那也是今天開幕式主場地。 環顧本屆巴黎奧運的世界環境,似乎也很難讓人樂觀。除了南北韓以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八百天、以哈衝突不見遲緩、台海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帶來新一波危機,而且,就連法國奧運後由誰執政都仍未知。從風光奧運開幕式看來,法國無疑展現其自身獨特文化與歷史,其實幕後還須歐洲各國協力反恐,甚至英國也派出星光防空飛彈部隊,以防範無人機與空中攻擊。這場奧運,彷彿是在諸多暴風襲擊與醞釀中,已經預付訂金只好歡樂出航的郵輪旅行。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不是一切都值得悲觀。一九○○巴黎奧運是史上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賽,當年九百七十七名參賽者中,共有二十二名女性。一百多年後,兩性終於在數量上達成平等。 永續概念亦於此屆奧運持續推進,不管是碳中和、就地取材、再生能源與綠色建築等項目,皆符合進步標準。從歷史上看,巴黎曾經多次見證歷史重要時刻,包括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一九一九年凡爾賽和約簽署等。如今,巴黎奧運再次成為全球焦點,或許能向世界傳遞些許和平與團結的信息。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幫戴資穎加油的熱血時光,看到羽球男雙帥氣奪金的雀躍情緒,還有,那些跟你一起看轉播的人嗎?我相信,不管...

聯合報名人堂:<少棒英雄的殞落>

從一九八六開始連續六年,台灣少棒代表隊在威廉波特都打進總冠軍賽,並且拿下五次冠軍。這個紀錄終於在一九九二年中斷,陣中有張誌家跟曾豪駒的台中市力行國小在遠東區少棒賽輸給菲律賓,失去亞洲區代表權。 後來,菲律賓被自家記者揭發出冒名又超齡的作弊情事,加州長灘因此拿下冠軍。隔年台灣雖然在遠東區奪冠,卻又因為組隊不合規定被取消資格。在沒有台灣的威廉波特,加州長灘蟬聯冠軍,成為美國首次在少棒連霸的隊伍。 在美國代表隊裡,父親是大聯盟球員的尚恩.巴勒斯是最耀眼明星,因為年紀剛好的緣故,兩年都可以出賽,尤其在一九九三年他竟然接連投出兩場無安打,可謂是鬼神般的成績。再過幾年,他也成為職業選手,在大聯盟打了非常多年,還幫助美國拿到雪梨奧運冠軍。 後來,讓美國拿到三次世界冠軍的尚恩.巴勒斯,退休後回到加州長灘,五月初有一天載他兒子去參加少棒賽,沒過多久,就在球場外停車場變成冰冷的屍體。 只有四十三歲。 就這樣,尚恩‧巴勒斯成為美國鴉片危機數十萬死亡名單上的新數字。讓他過量致死的是芬太尼,跟五年前天使隊新秀強投泰勒.史凱格斯一樣。因鴉片類止痛藥(主要是芬太尼)亡故人數雖然從兩年前最高點減少一些,仍然不斷造成悲劇。在美國,人們因鴉片藥物過量致死的機率,比車禍還要高。 同樣是鴉片危機,現在比百年前禍害亞洲,甚至造成侵略戰爭的情況更為嚴重。從前需要從種罌粟花開始的冗長製造過程,早已被實驗室用低廉合成技術取代,不管是國際藥廠還是地下組織,都可以大量生產。高純度芬太尼稀釋前體積不大,能輕易經過跨國運輸走私,從供給面來說,基本上可算是產能無限。 問題是為何需求也持續維持在高點呢?跟鴉片藥物相比,香菸同樣難以戒斷,可是當人們確知菸害損及健康後,吸菸人口已大幅降低;鴉片藥物致死率更高,使用者心知肚明,人數卻沒有顯著衰退。根據今年初一份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報告指出,社交網路與社群媒體竟然是重要因素:藥物濫用情況有明顯地緣關係,當甲地出現很多案例時,鄰近乙地亦將受外擴效應影響,而社群媒體更能加速並跳躍傳播。許多用藥者都從很年輕時就開始養成習慣,社交環境無疑扮演了重要推手。 這份報告作者甚至認為,九成鴉片藥物致死案例,來自社交環境外擴效應。換句話說,壞朋友真會害死人。以天使隊泰勒.史凱格斯為例,球隊前公關主任凱伊不但知情,而且還是提供致死藥物主嫌,凱伊最終被判刑二十二年,憾事卻無法挽回。選手與隊職員朝夕相處,又長...

聯合報名人堂:<巴黎奧運的平權起點>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的女性和女孩參與體育運動。增加女性運動員能見度,可以挑戰刻板印象,並帶來更多正面的榜樣作用。 此外,給女性運動員公平機會,也可望促進體育領域性別平等政策。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各國政府可能因此用積極措施提供兩性相同資源,也是值得期待的正面效應。 有趣的是,此項平權里程碑,台灣倘若較為無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十二年前倫敦奧運起,雖然女性選手不是代表團多數,卻總是獲得最多獎牌。近年奪牌項目包括舉重、射箭、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羽球,每一項都曾經讓國人感到興奮與驕傲。 不過,宣示意味十足的平等數字,只是里程碑,而非終點站。 儘管男女選手一樣多,國際奧林匹克協會大多數要職皆由男性掌握,董事會成員女性也僅占三分之一。在巴黎奧運裡,六成技術人員是男性,雖然女性人員比東京奧運成長不少,仍然是相對少數。 同樣地,雖然台灣女性選手奪牌人數眾多,卻反映出另一種現實。長期以來,女性要靠運動謀生,最有效模式就是在大型賽事奪牌。台灣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獎金額度,得到獎牌就有收入,也曾有選手因此鋌而走險使用禁藥,損害個人健康與聲譽。 男女運動員人數相等是一個顯著成就,但評估真正的性別平等,需要超越數字。資源獲取、訓練設施、教練、贊助和媒體關注度等因素,在實現完全平等這件事上,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資源掌握上,台灣跟國際奧會一樣,傳統以男性為主;如果拿大專校院體育運動相關科系教師人數當作衡量標準,男女相差甚至是二比一。在男性主掌的運動環境裡,女性要出頭已是難事,還造成不少性別霸凌與侵犯憾事。台灣媒體報導女性運動員時,經常用外貌當作重點,也是不公平的性別差異。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女性運動員獲得比男性更高的關注度。像美國女子足球代表隊、網球場上的威廉絲姊妹,以及剛轉職業的籃球選手凱特琳.克拉克,都是絕佳例子。進軍巴黎的台灣代表隊,將是包括戴資穎、謝淑薇、詹詠然等數位台灣女性好手的奧運告別作。除了希望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能獲得相同掌聲,享受賽事、盡情發揮以外,也更深切期待性別平權藉此繼續前進。 希望在不久後的未來,每一位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