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蝴蝶效應

因為蝴蝶效應這部電影, 不少人認識了Butterfly Effect這個屬於Fuzzy Logic的理論. 所謂的蝴蝶效應, 是說在一地發生的群落小事件, 在另一地造成廣大的影響. 像是在里約.熱內盧的蝴蝶振翅舞動, 造成芝加哥天氣的變化.

昨天被Larry找去Dogwood打球. 好幾個月沒去, 對比賽的節奏幾乎不能夠掌握. 打完球之後跑去一家雲南餐廳, 雖然知道那裡總是會讓我MSG過敏, 可是還是忍不住想吃過橋米線的慾望. 早上高中同學在說雲南旅行還有在飛機上要到空姐電話的事, 吃過橋米線這個念頭就被刻在大腦的深層結構一整天.

結果到了半夜四點還在數羊. 這樣的行為並不算是蝴蝶效應的一部份, 應該算是白痴效應吧.

不過睡不著的時候倒是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關於蝴蝶效應的:





住在台灣的人很忙,因為地大物博,有很多重要的職位需要全民一起花心思安排,所以常常要忙著選舉的事情;三不五時又有新的食物引進,大家又要趕快排隊支持一下,蛋塔啦,拉麵啦,甜甜圈啦,一個接一個的,吃完了又要忙著減肥,這樣的生活真是很充實,一刻也不得閒.



現在輪到看棒球變成新的全民運動.島上突然間多了很多洋基隊的球迷,這個現象讓不少看了很多年大聯盟的球迷跳腳,尤其像是這樣的對話出現的時候:



「我突然發現棒球很好看耶,你也愛看棒球嗎?」

「對啊,我是紅襪隊的球迷,去年總冠軍...」

「紅襪隊是哪裡的?我只愛看洋基隊的比賽,紐約洋基隊你知道吧.」

「我最討厭財大氣粗的洋...」

「洋基的制服真是太帥了,尤其是在王建民身上.」

「......」



這樣的對話真是令人生氣.這種行為跟假裝是電影專家,只要有一線女星的裸露鏡頭就不會錯過,不管電影會有多難看的我有什麼兩樣?還好現在陳金鋒也在大聯盟了,很多新球迷會突然發現原來大聯盟除了洋基隊跟其他隊之外,還有一個道什麼隊的.



星期天的比賽裡,道什麼隊的右外野手J.D.Drew在比賽裡被觸身球擊中手腕,這是這支球隊連續的噩運最近的篇章.三個先發外野手都受傷,先發游擊手跟三壘手,第四號外野手,加上全聯盟最好的救援投手也逃不出傷兵名單.對於在小聯盟等待機會的選手倒是不錯的機會,在陳金鋒之後,日本籍的重砲中村紀洋重回大聯盟的機會應該也不小.



故事重新回到洋基隊吧.在去年球季結束以後,在聯盟冠軍賽中被紅襪逆轉輸球的洋基隊攪盡腦汁想要從響尾蛇隊取得Randy Johnson來補強投手戰力.其實Johnson在去年七月三十一日交易大限以前,就跟洋基眉來眼去,他甚至已經跟隊友道別開始打包行李,結果天不從人願,響尾蛇以洋基隊的農場裡沒有一個值得考慮的對象而拒絕交易.所謂沒有一個值得考慮的對象,當然包括王建民在內.



可是在球季結束以後,Johnson對響尾蛇隊要求交易的態度更加明確,已經邁向重建中的響尾蛇也沒有再留下他的必要性.很快地,洋基隊,道奇隊,跟響尾蛇隊完成了一個三方交易.洋基隊把資深投手Javier Vazquez跟一個新人投手打包送到響尾蛇換來Johnson.Javier Vazquez在去年球季被選進明星賽,是一個年輕卻穩定的球員.那個新人投手,叫做Brad Halsey.他是洋基農場裡最好的投手,雖然如果留在洋基隊,Brad Halsey今年球季有可能還是會從小聯盟開始出賽,可是他會是如果大聯盟先發投手受傷的情況下,第一個替補上來的球員.



道奇隊在三方交易當中把外野主力Shawn Green送到響尾蛇,因為球隊剛以重金簽下自由球員J.D.Drew,合約只剩下一年,表現不若以往的Shawn Green就變成道奇隊的燙手山芋,整個交易就這樣水到渠成.



去年冬天的這個交易,就像是在南美洲飛舞的蝴蝶,改變北美的氣候一樣,改變了台灣人的生活.星期天,把Drew手腕打斷的投手是響尾蛇隊的新人投手Brad Halsey.今年是他的第二個球季,在去年,他是洋基隊小聯盟裡第一把交椅.如果他還在洋基隊,今年洋基隊投手Jaret Wright受傷之後,頂替上先發名單的就會是他,而不是王建民。也就沒有王建民的神奇之旅.



而如果不是他把道奇隊的最後一個先發外野手J.D.Drew的手腕打斷,如果Shawn Green還在道奇隊,陳金鋒今天還在拉斯維加斯的道奇農場裡.



如果是那樣的話,大家會多花十倍的精力在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上,而不是看棒球吧.



 還好不是.

留言

方祖涵寫道…
星期四, 又因為打完球口渴起床, 窗外的雨像是關不上的自來水.

搶籃板的時候掉到地上. 雖然沒有受傷可是嚇了一跳, 原來, 年輕, 並不是關不上的自來水.

傳了一篇稿子給GJ, 窒息.
匿名表示…
你看吧
這就是老了吧
殘酷的殘念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惡夢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嚴重處罰--像是考試作弊被抓到,或是每天數次在公眾刑場見到的殘暴行徑,都變成後來需要很努力埋葬的記憶的一部分。 考試作弊是必需的,我甚至還需要跟其他功課不錯,負責掌管主要科目測驗卷的同學交換答案卷,我的國文,數學的謝寧,地理的黃國政,理化的陳柏宇(有趣的是一番填鴨以後上了建中,我卻怎樣也記不起大部分建中同學的名字),甚至是大家都用來捉狹的管英文的娘娘腔同學,都是這個小型經濟圈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以物易物,因為只有先知道答案,才能夠達到滿分,也就是不被體罰的安全線。嘗試扮演成人的我們,有時候也會把答案卷像是施捨一般賣給一般大眾,換來的是現在想起來少到不可思議的金錢,還有淺嚐即止的,用低劣的手段輕鬆掌握別人命運的權力感。 作弊被抓到的最嚴重一次,導師像瘋了一般用藤條抽打我的手指。他的體罰是職業化的,要讓學生痛,該打的是手指而不是手心,是小腿而不是屁股。雖然,他也可以抽打學生屁股到坐在椅子上會痛徹心肺的程度。有時候手邊沒有籐條,趕時間的他直接用指節在學生後腦來個爆栗也夠嚇人。那天,被狂鞭一陣的我回到座位上,兩隻手變成青紫色,指節間的淤血讓我連手也合不起來。更痛的是回家以後,因為隔天的作業還是要交,所以我偷偷找了媽媽的針線包,把淤血塊逐著挑開,才能夠握筆寫作業的過程。 一直到上了高中,大學,短暫而奇幻式的軍旅,出國念書,工作,我還是會每隔幾天,在夢中回到國中導師的講台。「方祖涵,你數學考八分!」他驚喜地說,像是終於抓到跟蹤許久的疑犯的警察,下意識地舔了舔自己的嘴唇,難掩對即將展開的私刑的興奮。考八分的那天我似乎是生病發燒,不過前一晚的確是貪玩沒有念書,而這一次貪玩的下場,是之後將近二十年的,怎樣也關不掉的重播畫面。 一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呂學燕先生又回到我的夢裡。他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跟後來在不同階段喜歡的女人們,輪流而毫無創意地填滿我失去主觀意識之後的夜晚。跟之前夢境不同的是,這次站在講台上等著被處罰的並不是我。 我從門外看著他,狠狠地盯著他的眼睛(從來不敢如此,就算在夢中)。教室裡同學們跟...

聯合報名人堂:<巴黎奧運的平權起點>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的女性和女孩參與體育運動。增加女性運動員能見度,可以挑戰刻板印象,並帶來更多正面的榜樣作用。 此外,給女性運動員公平機會,也可望促進體育領域性別平等政策。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各國政府可能因此用積極措施提供兩性相同資源,也是值得期待的正面效應。 有趣的是,此項平權里程碑,台灣倘若較為無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十二年前倫敦奧運起,雖然女性選手不是代表團多數,卻總是獲得最多獎牌。近年奪牌項目包括舉重、射箭、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羽球,每一項都曾經讓國人感到興奮與驕傲。 不過,宣示意味十足的平等數字,只是里程碑,而非終點站。 儘管男女選手一樣多,國際奧林匹克協會大多數要職皆由男性掌握,董事會成員女性也僅占三分之一。在巴黎奧運裡,六成技術人員是男性,雖然女性人員比東京奧運成長不少,仍然是相對少數。 同樣地,雖然台灣女性選手奪牌人數眾多,卻反映出另一種現實。長期以來,女性要靠運動謀生,最有效模式就是在大型賽事奪牌。台灣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獎金額度,得到獎牌就有收入,也曾有選手因此鋌而走險使用禁藥,損害個人健康與聲譽。 男女運動員人數相等是一個顯著成就,但評估真正的性別平等,需要超越數字。資源獲取、訓練設施、教練、贊助和媒體關注度等因素,在實現完全平等這件事上,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資源掌握上,台灣跟國際奧會一樣,傳統以男性為主;如果拿大專校院體育運動相關科系教師人數當作衡量標準,男女相差甚至是二比一。在男性主掌的運動環境裡,女性要出頭已是難事,還造成不少性別霸凌與侵犯憾事。台灣媒體報導女性運動員時,經常用外貌當作重點,也是不公平的性別差異。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女性運動員獲得比男性更高的關注度。像美國女子足球代表隊、網球場上的威廉絲姊妹,以及剛轉職業的籃球選手凱特琳.克拉克,都是絕佳例子。進軍巴黎的台灣代表隊,將是包括戴資穎、謝淑薇、詹詠然等數位台灣女性好手的奧運告別作。除了希望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能獲得相同掌聲,享受賽事、盡情發揮以外,也更深切期待性別平權藉此繼續前進。 希望在不久後的未來,每一位運動員...

獨立評論@天下:<不再寧靜的高爾夫球場>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Poulter)在推特上說,高爾夫聯盟應該准許球員用電擊槍攻擊吶喊的觀眾;資深美國球員吉姆.佛瑞克(Jim Furyk)遇到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