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2025

聯合報名人堂:<潤到巴賽隆納的網球夢>

上個月在巴塞隆納待了一天,駕駛是朋友在中文社群媒體找來,開著寶馬的中年女性。她原本跟先生在中國大陸開工廠,不過賺夠錢就把生意結束了。離開中國以後,她曾經住過美國佛羅里達跟亞利桑那州,最後落腳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定居下來已經好幾年。她在城裡除自用住宅以外還有出租房,出來開車主要是想賺點外快,順便試著熟悉觀光市場,為日後當導遊接團作準備。

「說真的,這一切還不是為了兒子」,她說。原來,她選擇居住的地方,都有知名網球學校。兒子在十歲就嶄露網球天賦,夫妻倆覺得國外訓練會給孩子更多機會,於是從邁阿密克里斯.艾弗特學校、再到鳳凰城網球訓練中心,一直到終點站巴塞隆納。這裡是頂尖網球學院的匯集地,不但市內有桑切斯.卡薩爾、布魯格拉、皇家巴塞隆納俱樂部等訓練機構,還有一海之隔的馬略卡島上,納達爾親自打造的網球學院。這些機構年費至少都是兩百萬台幣,十年累積是一筆沉重投資。

這種選擇,正是近年中國大陸民眾「潤」的一個縮影。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倉皇出走不同,這是一種有計畫、有資本、有目標的外移。家庭在中國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然後將錢轉化為下一代的教育門票,把風險轉嫁到全球體系中。看似是孩子的夢想,實際上卻是父母精心計算的戰略。

潤的核心不是單純追求更高的收入,而是逃離不確定性。對一些家庭來說,中國內捲競爭與政策環境充滿不可控因素。與其在體制內賭博,不如把孩子直接放到另一個體系裡。兩百萬台幣的年費看似驚人,但對這些已經積累財富的家庭而言,這是可以承受的保險費。如此投入不只是為了培養一個職業網球選手,也是買一張進入歐洲或美國社會的合法門票。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有資格參與這場遊戲。潤需要資本、需要策略、需要人脈,更需要彈性。換句話說,能潤的人本來就是金字塔中上的一層。潤不是浪漫出走,也不是單純嚮往自由,而是冷靜的風險管理。司機太太說現在留下來的企業家朋友都遇到政府查稅的苦惱,還好他們早就見好就收。

「誰知道,結果兒子到廿歲,說想要回國不想打球了。他說,網球是我們的夢想,不是他的」,司機太太說,「可是他也真厲害,我們幫他找家教補習一年,結果竟然進了北大」。

或許,這也是當代家庭「潤」的矛盾之處,這家人繞了地球一大圈,結果孩子還是潤回中國。父母以為自己替孩子打開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孩子卻走出意料以外的選擇。至少,從網球學校到私人家教,他們幫兒子買到人生的選擇權,不管在哪個時代,那都是珍貴的奢侈品。

她說完故事,轉回方向盤,車窗外仍是盛夏的巴塞隆納。

8.26.2025

聯合報名人堂:<失去美國舞台的亞洲球王>

廿六歲的班.約翰斯是職業匹克球代表人物,他在二○一六年首次參加全美匹克球錦標賽時便嶄露頭角,之後迅速累積冠軍頭銜。他以精準控球與出色的球場智慧著稱,長時間穩居世界第一;特別是在男子單打領域,甚至曾創下了一○八場連勝的驚人紀錄。球拍大廠優拉跟約翰斯簽了終身代言合約,目前年收入估計超過二五○萬美元。

約翰斯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去年初於加州舉辦的名人賽,卻在十六強就輸球止步,而擊敗他的是當時還不滿十八歲的美籍越南裔球員楊天光(Quang Duong)。

楊天光在匹克球界的崛起幾乎是橫空出世,單打擊敗班.約翰斯讓他一夜成名。幾個月後他又在德州擊敗約翰斯兄弟,贏得雙打冠軍,這是他在職業聯盟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楊天光速度快、攻擊性強、打法大膽,迅速成為媒體追捧焦點,也吸引了贊助商目光,被視為匹克球下一代旗手。

然而只不過在短短一年,這位新星便從高峰急速墜落。二○二五年五月底,楊天光因參加越南舉辦的非聯盟授權比賽,違反了先前簽訂的排他性條款,被罰款五萬美元並禁賽,僅僅六周之後衝突再度爆發。七月,楊天光未經批准就缺席球季賽,同時間他卻出現在越南舉辦的商業營訓與表演活動。聯盟認為這已構成重大違約行為,宣布終止合約,將楊天光從此驅逐出美國職業匹克球賽。

這起事件迅速成為今年匹克球界最重大新聞,並引發外界兩極的討論。支持聯盟立場者認為,頂尖運動員必須遵守合約與賽事安排,否則將動搖巡迴賽制度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對於擁有海外市場優勢的年輕球員來說,現行規範過於嚴苛,限制了他們在不同地區開展商業活動的可能性。楊天光在越南的影響力與市場價值,讓他有機會在亞洲建立獨立的職業體系,尤其他目前使用的球拍正是由越南品牌贊助,並支付高額代言費,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地區市場定位。

職業球員失去美國舞台是否能繼續生存呢?楊天光近期積極參加亞洲賽事,足跡遍及印度與越南,並有望進軍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正快速發展匹克球的地區。從美國職業聯盟的角度來看,缺乏與頂尖對手持續對抗,可能導致技術與戰術水準停滯;但在長期主宰羽毛球與乒乓球等球拍運動的亞洲,這種觀點並不一定能獲認同。或許目前西強東弱的格局終將只是短暫過渡,倘若匹克球成為下屆洛杉磯奧運項目,究竟孰強孰弱,就可見真章。

楊天光可能在亞洲走向新高峰,也可能成為被遺忘的插曲,這一切只能等待時間來揭曉。不論如何,這場爭議對職業球員來說是個值得省思的警示。在反全球化與地緣衝突之間,如何規畫個人職業生涯,或許即將變成難以避免的問題。

8.06.2025

聯合報名人堂:<當體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我們曾擁有高道德高度,懂得如何禮貌地與不同立場的人溝通。那樣的氛圍,在美國境內已經不存在了。」近來許多仍然由王室把持,通常被西方認定有人權問題的國家,正在快速發展體育活動。前NBA明星球員,後來是冠軍教練的德瑞克.費雪被問到如何解釋此現象時,是這樣回答的。

費雪繼續說:「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法做到,又怎麼能站在自由女神像頂端,大聲斥責其他國家政治錯誤,或是批評他們如何對待某些族群?」

過去十年間,多個原本與體育無明顯淵源的國家,逐漸透過大規模投資,參與國際運動舞台。他們買下歐洲足球俱樂部、舉辦頂級賽事、興建龐大場館,甚至創立屬於本國的新聯盟。像阿布達比控股集團擁有橫跨五大洲的十幾支足球隊,其中包括英超的曼城隊。這支球隊在短時間內從聯盟二線隊伍躍升為歐洲冠軍,主場周邊也隨之出現大規模都市更新計畫。阿布達比與地方政府合作興建住宅、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推動觀光品牌重塑,這些措施與球隊一樣,都成為該國在外投資的延伸手段。

卡達主辦的世界盃足球雖爭議不斷,但從申辦成功到開幕為止,帶動了港口、機場、高鐵、酒店、社區規畫等全面性的都市建設工程;沙烏地阿拉伯更開發出多重戰線,像是建立足球超級聯賽,引進大量外國球星,以政府主權基金直接出資成立聯盟並持有球隊股份,此外還投資高爾夫巡迴賽,與原有職業高球聯盟競爭,最終甚至促成併購。

在亞洲,印度推動國內職業板球聯賽,並一度創下全球同時線上觀賽人數最多的紀錄,此聯賽價值已經超過百億美元;中國大陸雖然在自身弊端叢生的足球聯盟浪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對外國投資卻仍然有所成效,像是在非洲用體育場館作為一帶一路基礎建設項目,並附帶長期貸款與資源交換條件。這些場館往往附帶轉播、教育、商業開發條款,目的早已超出運動範疇。

人權落後國家發展國際體育活動,通常會被質疑是「運動洗白」,認為真正野心是藉著這些活動,淡化他們國內不平等的負面形象。不過,就像費雪所說,西方世界已經一步步失去道德高度,在指控他人試圖用體育粉飾太平時,也應看清自身體育資源是否公平分配、體育政策是否真正普及基層、是否仍有貧困社區在等待一座簡單球場。若連這些都尚未完成,又有什麼立場去要求別人以高道德標準發展體育?

而且,洗白與否可能根本不是這些國家發展體育的目的。像沙烏地阿拉伯,已經明確把體育視為未來經濟支柱,設定三%的GDP目標,用來逐步替代高達三成的石油出口依賴。反觀台灣,體育經費不過是年度總預算零頭,距離跟進全球體育發展所需的資源還很遙遠。這場新版圖的重畫已經開始,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7.20.2025

聯合報名人堂:<職業運動的特種入場券>

大聯盟明星賽剛結束,釀酒人隊新秀投手雅各布.米修羅斯基竟然入選,至今仍在棒球圈餘波盪漾。他在明星賽前僅於一軍投出五場比賽、累積廿五局,卻憑著短期數據(四勝、防禦率二點八一)被選為球隊代表,超越野茂英雄與海盜王牌史肯斯,成為史上出賽場次最少的全明星投手。

米修羅斯基的球速驚人,潛力確實存在,幾場比賽畫面也引爆網路聲量。但實際上樣本數仍小、控球不穩,更未經歷高張力對抗的洗禮。對許多資深球員來說,這樣的入選不只是令人錯愕,而是直接衝撞體系的價值認定。畢竟,「他不屬於這裡」的違和感,早已不只出現在棒球場,而是職業運動整體的鏡像裂痕。

就在同一個月,美國羅德島國際網球名人堂公開賽出現一對離奇雙打組合。一方是已退休的美國選手傑克.索克,另一方則是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艾克曼,後者是透過主辦單位提供的外卡名額進場參賽。這張外卡來自職業網球挑戰者級賽事,等同於台北海碩盃等級的官方門票,卻不是來自排名、積分或預選資格,而是純粹憑藉私人關係取得。

這場比賽他們在首輪僅撐六十七分鐘就輸球,與職業水準落差明顯。前世界球王安迪.羅迪克公開表示:「這是我看過最荒謬的網球比賽」,形容整場就是「徹底笑話」;傳奇球后娜拉蒂洛娃則在社群寫道:「這樣的外卡安排,是對網球運動的不敬。」即便如此,比賽結果仍然被登錄在職業賽事官方紀錄中,與所有靠積分拚上來的選手並列。比賽結束後,艾克曼捐出三億台幣給主辦單位。

在職業高爾夫方面,前美式足球四分衛東尼.羅莫也數度以外卡身分參與巡迴賽。他的實力雖在業餘圈中出眾,但面對真正職業選手仍明顯不足,幾乎每場都在預賽止步。儘管如此,主辦單位仍因其名氣與收視效應持續提供參賽空間。

賽車領域則早已把這樣的現象命名為「付費車手」。二○二一年,俄羅斯車手尼基塔.馬澤平代表哈斯車隊出戰一級方程式賽季。他在先前比賽成績平庸,卻因父親是俄羅斯工業巨頭烏拉爾化工的董事長,為車隊提供巨額資金,最終拿到席位。他在場上屢次打滑、墊底,被車手們私下稱作「移動障礙」。最終他不是因為表現不佳而下車,而是因俄烏衝突無法繼續出賽。

有些人就是能憑藉知名度與鈔能力進場,如此差異,不可能被無視。正如費城人隊重砲外野手卡斯泰拉諾斯對米修羅斯基入選明星賽直言:「這不是大聯盟明星賽,這是香蕉隊比賽!」(香蕉隊為一支主打表演、滑稽與娛樂的非正式棒球隊)當職業運動聯盟開始不再以實力、成績為首要依據,而是轉向短期熱度與金錢利益時,那條原本嚴謹的入場門檻,也正在逐漸動搖。

問題是,球迷還會繼續埋單嗎?

7.05.2025

聯合報名人堂:<飛彈如雨的日常>

六月底跟一個軟體服務公司開會,會議時間是美東早上十一時半,因為這樣才能讓幾個不同時區的人參加。那是一間總部在特拉維夫,市值千億台幣的大型跨國企業,主要是提供偵測詐欺交易的服務,公司創辦人原本在以色列軍方情報單位。首次會議是在兩周前,戰爭還沒開始;第二次開會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

「躲防空警報比較麻煩,來回可能就是一兩個小時」,對方營運長說,「但其他時間,公司都還是照常運作」。其實我們第二次開會前停火尚未宣布,以伊雙方還在飛彈互轟的階段,我們有跟對方確認是否需要延期,不過他們說沒有關係。

世界長久相對承平,所以對戰爭時期,民眾仍然需要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的這件事情,或許已經失去記憶。不過,就連難以控制平民戰損的昔日世界大戰期間,人們還是去上班、還是辦婚禮、還是舉行職業運動比賽。尤其職業運動這件事情,在和平時期很容易被當成理所當然的娛樂選項,但在戰爭之中,它的位置變得微妙,甚至有點尷尬。

如果你在一九四三年走進紐約洋基球場,會看到場邊一排空著的座位,椅背上掛著制服和鋼盔,那些是被徵召入伍、無法出賽的球員名牌。場上球員有些是高中剛畢業的菜鳥,有些是老將回鍋,頂著膝傷硬撐。戰爭帶走許多人,讓整個比賽品質產生斷層。儘管如此,球賽仍然在國旗升起、國歌奏完後準時開打。

當年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給職棒聯盟發了在歷史上留名的「綠燈信」,他說人們需要娛樂,需要一點正常感,所以比賽應當繼續,這封信成為戰爭時代職業運動得以存活的憑證。後來美式足球、籃球、冰球也都照樣打,儘管各隊都少了幾個核心球員。當時政府的邏輯很清楚,不管戰事如何,也要讓後方日子看起來沒有完全崩塌。這不只是美國的選擇,納粹德國同時照常進行足球比賽,甚至把比賽結果當成宣傳;蘇聯在列寧格勒圍城期間也有公開賽事,觀眾得穿過封鎖線,冒著砲火看球。

戰爭中的職業運動當然也埋下了一些悲劇,有些球員入伍後從此沒回來,有些人退伍後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打球,也有人被迫在輿論與良心之間作選擇。最有名例子大概是拳王阿里,他拒絕被徵召去打越戰,結果被吊銷拳擊執照並剝奪頭銜。

球賽不反戰、也不挺戰,它只是提醒我們,即使天塌了,球員還是上場,裁判照樣誤判,觀眾一樣吵架。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其實是一種本能,一種對秩序的執著。不論是哪個年代,在戰爭真正停止之前,生活得先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就像飛彈落下的日子裡,企業還是照表開會,那些維持日常的舉動,就是對崩塌世界所能作出最微弱、也是最頑強的反擊。

6.20.2025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這個日子不只紀念他的偉大職業成就,更紀念在那個時代,很多人一齊對抗歧視的勇氣。在這天所有球員都穿四十二號球衣上場,可是這隻卡通貓站上投手丘,卻穿著七十四號,因為那是三麗鷗設計師清水侑子創造它的年份。道奇隊不知是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傑基.羅賓森,讓紀念偉大球員的日子被漫畫人物搶走風采。

在美國職棒裡,開球這件事可以簡單到球迷付錢就能做,甚至一場比賽可以開球好幾次。可是,有時也變得很複雜,像是前述凱蒂貓事件,而它甚至不是第一個引起爭議的日本開球人物。就在二○二二年,日本駐美大使森美樹夫原訂在紐約大都會隊的日本文化之夜開球。他被介紹出場,走進場地準備投球,但是主場先發投手薛澤早就開始賽前熱身,不願意把投手丘讓出;幾秒鐘後,森大使只好丟臉地走下場,整場儀式就這樣沒了。球團事後聲明道歉,傷害仍已造成。

相對起來,卸任台灣駐美代表高碩泰曾經在許多大聯盟球場開球,就順利得多。運動員出身的高大使能夠從投手丘直球進壘,這是極少數開球來賓能做到的事,當然獲得全場喝采,而且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主場被以正式大使稱謂介紹,在艱難外交環境下,無疑是軟實力的成功突破。

美國從一九一○年塔夫特總統開始,每屆總統都在任內開球,百年歷史直到川普第一任期才中斷。總統開球曾是歷史重要註腳,像羅斯福即便在二戰期間也沒中斷,在全國陷入戰爭焦慮時刻,試著帶回一些生活常態;小布希在九一一慘劇後,站在紐約洋基主場投手板投出的精準好球,也是感動人心的畫面。

開球可以有總統出席,高尚成經典,但也可以低俗到令人尷尬。二○二四年迷因人物「哈克吐女孩」海莉被邀請到大都會主場投球,她爆紅的原因卻是一段性暗示短片;那個晚上,現場家長應該很煩惱怎麼跟小孩解釋整件事。有時候開球人選就像海莉這樣無厘頭,像日前統一獅隊陳傑憲事件,竟要現役職業球員請假到外國開球,還好沒有成行,不然真的是少見的創舉。

開球是一場表演,有人靠聲望、有人靠關係、有人靠「抖內」,有人靠社群演算法;要站上投手丘並沒有那麼難,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留下美好回憶;有些球投完換來鼓掌、有些留下丟臉影片、有些隔天還得發聲明澄清。這回事看起來簡單,其中還是有不少學問。

6.01.2025

聯合報名人堂:<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閉幕了,兩周比賽吸引許多目光,在各種運動賽事裡,台灣通常只有棒球才會有全民關注的熱度,至少在短暫時間裡,世壯運似乎開啟了另一扇門。

經過這段時間報導,大家應該知道世壯運的聯誼性質,除年齡以外,參賽者沒有資格限制,只要願意付報名費就能參加。儘管如此,在不少項目裡,仍可看到精采比賽。像山羊兄弟跟國體大OB兩隊的棒球冠軍賽,退役職棒球星對決讓人回味無窮;游泳、田徑皆有高齡選手參與,還有百歲人瑞出現在賽場;此外,我們一起打網球的朋友在雙打單打都拿到金牌,也覺得與有榮焉。

聯誼性質的運動會,世壯運並非唯一,光是在北美就有兩項大型活動,分別是亨茨曼世界長青運動會與美國全國長青運動會,後者參賽者需要先經過分區預賽,整體水準比其他活動高一些,甚至曾經被暱稱為「長青奧運」,不過在全球奧會近年強力執行商標權之後,至少在官方宣傳上就較少用這種說法了。其他還有像是歐洲壯年運動會、亞洲壯年運動會等等,都是對中年以上族群特別舉辦的賽事。

比賽活動期間,雙北主辦單位在諸多環節受到質疑,網路還出現「靠北世壯運」社群,尤其在胡亂翻譯、拼字錯誤、賽程混亂這些部分,實在難以辯解。雖然說世壯運預算不比正式國際賽事,經費有限或許對品質有些影響,可是此次活動仍然花了十六億台幣,比紐西蘭首府奧克蘭在上屆比賽高出很多。

二○一七年世壯運,紐西蘭與奧克蘭市政府各負擔三億多台幣,不但回收成本,另外還帶來將近一倍的觀光經濟。然而本次活動因為就近報名人數居多,被戲稱是「雙北運動會」,跟上屆活動六成參賽者來自外地不同,今年台灣是否也能獲得跟紐西蘭一樣的經濟效益,還待來日再來回顧精算。

將這些紛擾暫放一邊,像是世壯運這種主題式旅遊活動,已經在全球變成觀光產業重要動能。之前曾在專欄提過宗教朝聖、職棒春訓這些活動都能大量吸引觀光人潮,再以亨茨曼世界長青運動會為例,賽事固定在美國猶他州一個小鎮舉行,年收益估計竟然超過五億台幣,希望台灣不要因為一次活動的負面評論而從此卻步。

更重要的是,世壯運對逐漸老化的台灣人口,絕對將帶來深遠長久影響。誠如主辦單位「運動無界、人生無限」的宣示,壯年運動員只要有熱情,都能夠把運動當成終身興趣。台北世壯運雖非完美,但展現的意義卻遠超一場賽事本身。它讓大眾看見中高齡者同樣能享受競技的樂趣,讓運動重新融入生命各階段。對許多參賽者而言,參加的不只是比賽,更是一場對健康、對生活、對夢想的堅持。期盼未來台灣能延續這股力量,強化銀髮運動推力,讓運動無界、人生無限成為全民健康的核心文化。

聯合報名人堂:<潤到巴賽隆納的網球夢>

上個月在巴塞隆納待了一天,駕駛是朋友在中文社群媒體找來,開著寶馬的中年女性。她原本跟先生在中國大陸開工廠,不過賺夠錢就把生意結束了。離開中國以後,她曾經住過美國佛羅里達跟亞利桑那州,最後落腳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定居下來已經好幾年。她在城裡除自用住宅以外還有出租房,出來開車主要是想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