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份小聯盟投手的球探報告,提到「Command- 40/40,Control- 50/50」──以滿分一百分來說,如此數字當然並不理想,而且最糟部分是兩組數字的後半段:像是分子的數字代表現在能力,而像是分母的後半段則是未來潛力。換句話說,這位選手已達發展極限,也僅止於此而已。這是三年前的球探報告,雖然選手曾經入選小聯盟明星賽,還替球隊拿到冠軍,後來最高只升到AA,現在已經被釋出。
此段落另外有趣的部分,就是Command跟Control兩個字,中文翻譯都是控制力,在球探報告裡卻代表了兩種不同而重要的能力。其實不只因為翻譯的關係,兩者間的差異原本就不容易區分。簡單地說,Control是一般所謂的「控球力」,就是投手投好球的能力;Command則是把球投到想投位置的能力,如果要用中文來表達,或許可以說是「制球力」。
投手需要能投好球才行,不然打者只要等四壞保送就好。可是光有控球力會投好球也不夠,除非球速或轉速過人,能夠讓打者看得到打不到,否則制球力就是關鍵。制球力強的投手會嘗試把球放在好球帶邊緣,讓好球看起來像壞球,壞球也看起來像是好球。
如果控球跟制球力都很強就太好了,最好連球速轉速體力跟運氣值都滿分,可是選手不是電玩人物,沒有人什麼數值都超高。當今的進階數據已經能夠分別量化投手的控球與制球能力,以道奇隊強投柯蕭為例,他在生涯前半段控球超過制球,現在卻剛好相反,過去的他球路犀利,就算打者知道是正中進壘的曲球,仍然會揮棒落空,隨著年紀增長,控制進壘位置就相形重要很多。同樣的情況,在洋基左投沙巴西亞與水手隊的赫南德茲身上也能看見。
重視制球的投手,進壘位置盡量放在好球帶邊角,壞球率會因此提升;重視控球的投手,好球率提高,被打者擊中的比率卻會增加。在公司經營上,重視Command(領導)與Control(控制)亦是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些在乎後者,希望員工減少犯錯;有些專注於前者,只要大方向正確,就算偶爾出現四壞球也還好。
當然,不能決定該重視哪個部分,只是眼看對手不斷得分然後怪罪員工的慣老闆,好像也蠻多的。
9.05.201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