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一件舊球衣的價值>

八月下旬大聯盟舉行了球員周的活動,在那三天的比賽裡,所有球員都穿上繡著自己綽號的球衣。像天使隊大谷翔平就變成「Showtime」,跟他帶來的二刀流旋風很匹配,又是從名字裡的翔字延伸出去,頗有一番趣味;而陳偉殷延續去年受好評的秤重(WEIGH-IN)綽號,還穿著這件球衣拿下單場六局十次三振的勝投。

球季結束前官網將所有球員的綽號球衣拿出來拍賣,馬林魚陣中陳偉殷勝投戰袍的叫賣是最熱烈的,才剛開始進行就立刻出現超過美金一千元的出價,當時其他馬林魚球員幾乎連起標的兩百元都沒有人願意出。競標結束以後,這件衣服以逾十一萬元台幣(三千七百元美金)的高價售出!

這類紀念商品都有官方的認證紀錄,可以確保日後的流通性,不過願意用高價收藏它們的球迷,應該不會輕易割愛,搶標時考慮的通常也不是市價,而是自己感受的紀念性──像王建民在皇家隊的實戰球衣,兩年前在官網拍賣價格甚至將近台幣二十五萬元。

球員周拍賣活動,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從二○一五年起,大聯盟與球員工會聯手成立一筆青少年棒球發展基金,著重於贊助都市落後社區的棒球發展。去年首度舉行綽號球衣拍賣,所得款項全數捐給此項基金,這一切,都是從威廉波特少棒賽開始的。

二○一四年的夏天,有兩支少棒球隊在美國吸引廣大關注,來自賓州的費城代表隊有女投手黛維斯(Mo'ne Davis),芝加哥的傑基.羅賓森西部聯盟隊更是貧窮社區發展的典範,這群小朋友力爭上游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心,同時讓大聯盟看到棒球發展的一絲曙光,藉此誕生的發展基金讓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培養出原本欠缺的棒球興趣,增加他們未來成為選手的可能性;社區球隊給學童下課後專心練球的地方,減少機會學壞,又能從中學習團隊精神,是多贏的局面。

類似美國青少年棒球發展基金的計劃,台灣也有持續二十幾個冬天的關懷杯棒球賽,不少職棒選手藉著在花東地區舉行的錦標賽捐出比賽紀念品,用所得款項幫助改善原鄉的環境。

球衣從球場光榮退役,走進收藏者家裡,衍生的公益效應,使得它們變得更有價值了。

10.23.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天后與情人分手的秘密>

美國女星亞莉安娜與男友彼得戴維森高調放閃,但他們日前已分手。翻攝IG
方祖涵/作家、旅美資深經理人

西洋小天后亞莉安娜跟諧星彼得戴維森交往四個月,兩個人轟轟烈烈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嬌小美麗的亞莉安娜五年前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寬廣音域與舞台魅力讓她不僅屢獲音樂大獎,專輯更是長踞排行榜,許多人認為她是新生代的瑪麗亞.凱莉;相對的,彼得雖然是電視喜劇節目周末夜現場(SNL)的固定班底,知名度遠不及另一半。

兩人剛開始交往就宣布訂婚,彼得戴維森買了價值不菲的三克拉鑽戒當定情物,雙方身上也出現宣告愛情的刺青。亞莉安娜的手指有未婚夫名字,彼得腹部刺上兩人領養的寵物豬。可是不管看來多堅貞的愛情,刺在身上都是很大的冒險……,正如大家預期,日前他們分手了,而等待雷射除斑的印記,變成最尷尬的提醒。

儘管美國正在期中大選,國際間又頻起風波,這對情侶分手消息還是佔據傳統與社群媒體版面。甚至有大聯盟記者忍不住跨界調侃「釀酒人隊連勝紀錄都比亞莉安娜婚約更長」,馬林魚前總裁賽森也在推特碎念「終於等到不令人意外的結果」,現在正值季後賽,不過天后與情人的八卦,顯然超越任何領域,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他們究竟為什麼分手呢?彼得戴維森有邊緣性人格障礙,亞莉安娜剛經歷前男友吸毒過量暴斃的噩耗,到底是這些因素還是其他原因呢?近日推特出現一則被廣泛轉貼的短文:「哇!難以置信這竟是天后與情人分手的真實原因!」推文並附上短連結,讓有興趣一探八卦的讀者點閱。

驚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點下去之後還是沒有答案,因為連結的網站是VOTE.ORG,要美國民眾大選前記得註冊投票的機構。全美各州選舉規定不同,錯過註冊期限可能就無法投票。此類釣魚式推廣是詐騙集團常用手法,被拿來宣傳公眾事務,竟獲得大量的迴響。這則推文被轉貼幾十萬次,大多數推特重度用戶都看到了,提醒大家關注明星私生活無妨,然而即將影響美國未來的期中選舉同樣值得留意。

為什麼知道如此簡單伎倆會讓人「上當」呢?因為一模一樣的連結,光是我自己就忘記被騙過而又多點了好幾次,畢竟真的很好奇他們為何分手嘛。

10.18.2018

獨立評論@天下:<賠上的不僅是黃金生涯,還是整個人生:大學運動員的噩夢>

麥克.蕭爾(Mike Shaw)在芝加哥長大。這座城市惡名昭彰的重大犯罪率,是美國每逢選舉就會被提起的話題。雖然數據顯示那裡情況並不算特別糟糕,至少跟巴爾的摩比起來好多了,可是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來說,每一樁發生的暴力事件,都不只是數字,而是刻骨銘心的傷痕... 閱讀更多

10.17.2018

聯合報名人堂:<計畫經濟的體育計畫>

為了準備即將開打的NBA球季,達拉斯的美國航空中心球場九月底舉行第一場官辦熱身賽。地主獨行俠陣中年輕球員,像是從斯洛維尼亞加盟的唐西奇,還有二年級生史密斯是球迷觀戰的重心。如果他們能接下四十一歲老將諾維茨基再也扛不住的重擔,這支球隊才有重建的希望。
去年球季更改中文譯名的達拉斯獨行俠隊,戰績創下廿年來的新低,小牛時期奪冠只是不到十年前的事,現在連維持五成勝率都有困難。不管怎樣,就跟任何職業運動球隊一樣,在正式比賽開始前,球迷總是對支持的隊伍充滿希望。雖然只是熱身賽,那天就有超過一萬八千名觀眾到場加油,把美航中心擠到只剩下幾百個空位。
這場比賽,跟平常熱身賽卻有點不同:獨行俠的對手,幾乎都是東方面孔。
他們是來自北京的首鋼鴨。
NBA與外來隊伍舉行熱身賽或表演賽已經有很長歷史,一九七九年中共與美國建交,華盛頓子彈隊就先到北京跟八一火箭對招,再到上海跟中國代表隊打了一場比賽,可算是職籃外交的先例。近幾年來,中國球隊到美國陪練逐漸成為趨勢,去年就有上海東方大鯊魚與佛山龍獅,今年再加上首鋼鴨,這些球隊取代傳統上NBA在歐洲、紐澳、中南美洲的強勁對手,是很耐人尋味的現象。
亞洲球隊與NBA實力仍然十分懸殊,首鋼鴨遇上獨行俠當然不例外,雖然有外援上場,最後的比數仍是116-63,而快攻得分是27-0,更可看出級別差距。換句話說,除了建立信心,熱身賽對獨行俠用處不大,卻是首鋼鴨難得的經驗。
中國大陸北京首鋼金鷹隊派員到美國職棒獨立聯盟德州飛行豬隊接受訓練、打比賽,增加經...
中國大陸北京首鋼金鷹隊派員到美國職棒獨立聯盟德州飛行豬隊接受訓練、打比賽,增加經驗以求取在國際賽事有更好的表現。(美聯社)
記性好的球迷,應該會想起一個多月前對岸棒球隊在亞運展現的紮實攻守陣容。中國棒協為備戰奧運,將球隊移師德州,以達拉斯飛行豬隊名額參加獨立聯盟職棒,打了一整個球季的比賽。此項計畫代號是「與狼共舞」。光是半年下來的成果就十分驚人,明年仍將繼續舉辦,亞洲棒球版圖或許很快會因此改寫。
除了跟首鋼鴨一樣都在德州達拉斯比賽以外,籃球跟棒球移訓的另外共通點,就是幕後出資的北京首鋼。如同擁有上海鯊的久事集團,首鋼是國有企業,更因為身處首都的緣故,對國家政策更是積極投入。在一帶一路上,首鋼的海外投資計畫與鑄鋼技術運用扮演重要角色,而在「鋼鐵報國」之後,他們決心跨足「體育報國」,儘管首鋼本身有不少管理的問題,鋼鐵業又在貿易戰首當其衝,近期股價持續下滑,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業外支出卻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我們要給這座城市帶來快樂,讓北京成為更好的體育城……讓公司登上更大的國際舞台,讓首鋼的體育產業在更加集中和優質的資源中發展得更快,真正實現體育報國的宏偉目標」,首鋼體育總裁秦曉雯今年初是這樣說的。除了目標明確,他們的行動力更是驚人,不僅立即將巨資投入籃球與棒球,還贊助壘球與冰上曲棍球隊到美國接受職業化訓練。
那麼,我們的計畫是什麼?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渡邊雄太的恐懼>

美國NBA孟菲斯灰熊隊日本籍球員渡邊雄太。網路照片
方祖涵/作家、旅美資深經理人
 
「現在,我再也沒有甚麼好怕的了。」NBA新人渡邊雄太,在熱身賽帶領球隊演出逆轉秀後如釋重負地說。從尽誠學園高中部畢業後,渡邊追隨幾位懷抱美國職籃夢想的日本前輩,到聖湯瑪斯摩爾預科打球,再憑優異表現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青睞,成為首位拿獎學金進入美國第一級校隊的日本球員。
 
從七月與孟菲斯灰熊簽下雙向合約開始,渡邊的一舉一動,都變成日本媒體的焦點。NBA雙向合約先講好球員在發展聯盟跟正選名單的兩種薪資,簽下此類合約的年輕新秀大部分時間將待在發展聯盟練習,不過仍有最多四十五天的NBA出賽機會。倘若渡邊被升到正選名單,他將成為繼田臥勇太之後,第二位打進NBA的日本人。
 
渡邊擁有大前鋒身材,卻仍保持小前鋒/後衛的速度,條件比只有170公分的田臥好得多,而且待在不被看好的灰熊,又已經有五年強力籃球的經驗,很多人相信他登入NBA是遲早的事。
 
如此被預期會成功的壓力,對隻身闖蕩的外國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有日本媒體環繞,渡邊在熱身賽第一戰沒有上場,第二場比賽遇上有林書豪的老鷹隊,第四節替補前鋒卡斯比受傷,渡邊終於有機會上陣,然後,比賽才恢復進行七秒鐘,對手就在他面前把球灌進籃框。

「應該是初登場最糟糕的方式吧。」渡邊說,除了被大灌籃以外,他在七分鐘上場時間裡兩投不進,一點貢獻都沒有。那個畫面讓我回想到還是職場新鮮人的年代,甚至是後來接手每份新工作,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厲害一百倍,不知道什麼時候老闆會後悔找錯人的忐忑心情。
 
假若能登上時光機,我應該會告訴從前的自己不要害怕,每個人都是這樣開始的,工作總有熟能生巧的部分,那種經驗需要時間累積,一定比不過人家;可是相信自己,一步一步來,如果真是份適合的工作,總有突破瓶頸的時刻。
 
而在渡邊身上這一刻來得很快,隔天他在比賽落後時上場,不但投進追平三分球,火鍋、籃板、快攻、灌籃樣樣都來,是球隊逆轉贏球的首號功臣。

「再也沒有甚麼好怕的了」,渡邊說。

其實,我們後來都知道,真的沒有甚麼好怕。

10.15.2018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職棒數據的練習題>

從大聯盟全面採用Statcast(Trackman)系統之後,球場上的數據越來越豐富,而資料的開放性也讓更多人能夠嘗試進行分析。不過,就跟所有分析專案一樣,深入瞭解原始資料的正確性,試著除去數據裡的雜音,然後,不要先有定見再去找原因,都是很重要的步驟。
像是從投手分析來說,最常見的失誤就是拿Trackman系統跟舊的PITCHf/x數據做比較,像轉速在舊系統是用複雜公式計算出來的(那時候也只好硬著頭皮把它轉換成自己能用的算式),新系統卻能夠直接捕捉轉速,而前者的估計值與後者的實測值差別非常大。事實上,光是球場Trackman裝置位置不同,就能夠造成數值變異。而從去年到今年球季,Trackman的「微調」又造成奇怪的現象,幾乎所有投手球路的位移距離值都變了,所以就算是Trackman的資料,也需要除去這些雜音才能使用。
雖然說對分析工作有興趣的人,職棒數據是很好的練習,可是如果不知道環境因素,只看數字,就會做出錯誤的結論。
說到Statcast,有一項數字我跟大聯盟分析部門問了好幾次,不久前終於有結果——我覺得陳偉殷是大聯盟裡速度算很快的投手,可是先前公布的跑壘衝刺速度都僅限於野手,所以也無從證實,不過現在答案總算出現了:
在陳偉殷轉進國家聯盟的第一年,曾經出現過每秒26.4英呎的衝刺速度,這個數字換算成時速是29公里,在當年大聯盟投手裡面可以排第十三名。就算跟野手比較,他的速度跟好朋友外野手Nick Markakis一樣,也已經很不錯。
今年打擊能力提升,三不五時就擊出安打,不需要再冒險全力衝刺,沒有出現兩年前的跑速,不過輕鬆跑跑仍然是在投手的前段班。
為什麼我對這個數字特別有興趣呢?事情是這樣的,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我曾經一度以為自己跑得比陳選手快,直到有一次自主訓練時看到他花七八分力衝刺的速度,才發現我需要停止幻想,好像應該拿上了年紀的Bartolo Colon當目標比較實際,哈哈哈哈。
不管怎樣,在處理數據時,不帶偏見地清理原始資料,驗證其中的正確性是很重要的步驟,不然就會是所謂「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結果,這個從電腦時代開始就存在的道理,在數據世界裡更是圭臬。
陳偉殷衝刺速度,圖表與資料來源:baseballsavant.mlb.com

10.10.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投手丘的物理學家>

「只要投進好球帶就好,那有什麼難的」,印地安人隊投手包爾在推特寫下這段反諷的話,作為《科技生活》(Popular Science) 雜誌專題的引言。這份科普雜誌剛用了很大的篇幅,以包爾當作主角,敘述投球的物理現象。
 
從投手丘到本壘板六十呎六吋的距離,光是要不落地進到捕手手套,一般人就已經難以做到。可是投手不但要能夠投進好球帶的方框,還要在不到半秒飛行時間內做出讓打者難以捉摸的各種轉折。「棒球比的不僅是體能,更是技術」,包爾是這樣想的,而對於在洛杉磯加大主修工程的他來說,球場就是他的實驗室。
 
投手將球投出的瞬間,球的速度、轉速,還有旋轉軸心是影響球路變化的三大因素。飛行中的球藉著流體力學的馬格努斯效應與地心引力相互影響,產生垂直與水平的位移;而伴隨棒球高速移動的空氣是平緩層流,亦或是連飛機都怕的亂流,也會改變位移的方向與時間。
 
要控制手上的球,投手用不同角度與力量扣住縫線,然後在揮臂投出的片刻,調整球從手上放開的時間點。有些球路要用流體力學與地心引力對抗,像是四縫線直球,而變化球就更複雜了──好的變速球要在最後一段飛行才向地心引力屈服,控制的是從上往下的馬格努斯效應;而王建民全盛時期的二縫速球同時兼具速度與反方向的陀螺旋轉,打者就算猜中球路都不見得打得到。
 
去年球季結束以後,包爾跟同是工程師的父親一起研究新的滑球投法,目標是將馬格努斯效應盡量投注於水平位移,把橫向移動極大化。他去年以四縫與兩種相反方向的二縫速球為主,就替球隊拿到十七勝,今年加上這顆新的滑球,讓防禦率和每局被上壘率都大幅降低,還首度進入大聯盟明星賽,要不是八月初被回擊球打裂腳踝缺席六周的話,今年戰績會更可觀。
 
好玩的是,包爾後來發現自己從實驗找出的滑球,跟好幾位強投的握法其實一模一樣。換句話說,就算沒有物理學的背景,經過教練傳授或練習,仍然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應該就是這樣吧。
 
然而,或許正是那些摸索路徑的過程,才讓旅行變得有趣。

10.03.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多投一局的遺憾>

邁阿密河出海口的夜景。方祖涵提供
兩年前的九月二十日,球季已經拿到八十八勝的華盛頓國民隊,跟五年來第三個分區冠軍只剩幾步路的距離。球隊飛到邁阿密,遇上勝率剛好五成的馬林魚,結果在這個系列戰當中,第一場比賽就遇到傷癒復出的陳偉殷,最後國民以三比四輸球。

第二場比賽兩隊都派出當時已經十五勝的強投,國民隊的羅亞克投了七局只被擊出三支安打,其中包括陽春全壘打失一分。那年球季他的防禦率在三以下,是陣中先發的主力之一。

如果光是從陣容來看,前一場比賽馬林魚幾乎把所有好的後援投手都派上場,尤其王牌救援拉莫斯最近幾場負荷太重,賽前就預告無法再出戰,明顯是人手不足的。不過馬林魚先發二話不說把責任扛起,他一個人就投完八局,三振國民隊十二名打者,還一度連續解決二十一個對手。僅被擊出三支安打而且無失分的表現,讓氣勢如日中天的國民隊再度踢到鐵板,以零比一敗給馬林魚。

那也是二十四歲的荷西.費南德茲最後一場比賽。

「他投了超出預計一局的球數,比賽後我們同意讓他下場比賽多休一天。如果沒有做這個決定,還是依照原來輪值星期天出賽的話,或許那個周六晚上他就不會出門。」在兩周年那天,前任總裁塞森寫下這段話,「我每天都會想到這件事。」塞森在基特團隊買下馬林魚後離開,如果費南德茲還在,球隊很可能根本不會轉手。

周六比賽輪到休息四天的陳偉殷,隔天原本費南德茲的先發延後一天,既然不用比賽,凌晨時分他從邁阿密河畔的酒吧駕駛私人遊艇,因為毒品跟酒精的雙重影響,在離岸不遠處意外身亡。

我後來到過那間酒吧。看到洗手間壁紙寫著「當偉大的棒球員,就要敢冒險」,覺得分外唏噓,那也可能是費南德茲離開前看到的最後幾個字。就像塞森難以忘懷的假設情境:如果那天沒有多投那一局、如果那個晚上下場大雨、如果費南德茲沒有跟女友發生爭執,或者,如果聯盟跟工會能夠達成毒品藥檢的協定……,然而如同每個無故消逝的生命,再多假設都不會改變遺憾的結局。

只是留給球迷無盡唏噓,當然,希望也能因此留下一些教訓。



 
酒吧外的邁阿密河。 方祖涵提供
洗手間壁紙的勵志名句。方祖涵提供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