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奧運饗宴,在十七天精彩賽事過後,終於在燦爛煙火間華麗落幕。在這些日子裡,全球觀眾彷彿置身夏樂宮廣場,巴黎鐵塔每天都出現在眼前,而台灣出賽選手們也不負期待,兩金五銅的獎牌成績應該足夠讓大家滿意。
可是,如果沒有那些獎牌呢?
用奧運得牌數來檢視國家體育發展,並不是件公平的事,因為幾乎沒有任何單項運動可以在四年內培養出一個國手。在非集權主義的地方,推廣運動應該從提高群眾參與開始,進而提升全民健康,如此就會出現更多有能力挑戰競技賽事的選手,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醞釀,後人乘涼得要有前人種樹才行。
與其用獎牌數衡量成績,不如來看政府是否提供足夠資源,讓選手能盡力表現並享受比賽。過去常讓人詬病的「官員坐商務艙,選手擠經濟艙」陋習已經不再重演了,在本屆奧運裡,體育署除了設置讓自家選手專屬訓練的運動中心、有專業防護團隊進駐的物理治療所以外,最被選手讚譽的就是膳食公寓。台灣選手們從住處步行十分鐘就能吃到現煮牛肉麵,相對於其他國家參賽者在社群媒體抱怨選手村食物的慘況,這就是很值得驕傲的進步。
說到金牌數,中國大陸在賽事前段金牌數量不斷領先,重現北京奧運奪得世界首位的成果。雖然本屆最後總獎牌數仍由美國居冠,但他們曾經獨占鰲頭的優勢已不復見。事實上,因為美國競技賽事鮮少政府參與,主要是由巨型大學運動經濟體支撐,然而近年全國大學體育協會在法庭慘敗,非主流運動首當其衝,將逐漸喪失來自學校的資源分配。換句話說,中國大陸或將很快就取代美國,成為奧運霸主。
如果沒有在賽場裡那些缺乏氣度的打壓畫面,台灣觀眾或許會更替中國大陸選手的表現感到開心。相反地,連轉播都看得到未違規的台灣加油海報被暴力搶奪,這種情況應該只會讓雙方愈行愈遠,球場內外個人層面友善互動的正面意義,也被消磨殆盡。
不論如何,奧運已經結束,麟洋配金牌將餘韻猶存,長留在台灣觀眾心裡;而林郁婷金牌將餘波盪漾,持續受到攻擊。面對被煽動放大的誤解,台灣從上而下力挺自家女兒,無疑是林郁婷奪牌的最大動力。不過,如果今天不是她,而是其他國家選手遭遇此等待遇呢?我們是否還能保有相同性別認知,心疼被霸凌的受害者呢?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可是那並不值得氣餒。至少從林郁婷身上,相信會有更多人經過這些天後,會因為同理心而願意敞開心胸,開始從多元、平等和包容角度,與不只是性別,還包括種族、國族、社經地位,各式各樣與我們不同的人重新學會相處。
畢竟,那才是奧林匹克比賽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