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湧入超市搶購衛生紙與洗碗精,造成一片混亂……,我好像有聽說過」,在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讀到這段話,突然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一九七三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抗議西方在贖罪日戰爭對以色列的支持,實施禁運的報復措施,使得油價大漲三倍。亞洲國家雖然不是禁運對象,在全球通膨情況下,還是引發搶購民生用品的風潮。當時還在戒嚴的台灣因為對價格控制得當,來訪的日本觀光客還會特地把衛生紙塞進行李箱扛回家。
只不過再過四十多年,光是廠商行銷手法,就能讓台灣民眾蜂擁到賣場搶一整年都用不完的衛生紙。
真的要說起來,時空錯亂的新聞還真是不少。溫布敦網球賽「謝淑薇全身裝備沒贊助 外媒超驚訝」的標題,幾乎是兩年來她有好表現時都會出現的複製貼上。在謝淑薇跟協會與贊助商鬧翻以後,她決定開始一切只靠自己。一再重複的新聞卻是另一種難堪,因為台灣媒體已經沒有甚麼駐外採訪賽事的預算,只好一切只靠別人,所以大家看到的報導要不是來自選手的臉書,就是這類東拼西湊的老調重彈。
「誰說台灣沒參加世足?從球衣到球鞋都是MIT」的報導也是一樣。在全球生產鏈下,台灣石化與紡織業當然沒有缺席,是各國球衣上游供應廠。可是,這不是本次世界盃創舉,台灣環保球衣早在八年前就在南非登場,比賽用球的核心TPU材質也來自台灣。沒有改變的,是台灣球員與媒體跟世界盃的距離。
除了球衣不缺席的消息冷飯熱炒,每屆世界盃都會出現一次的,還有政府發展足球運動的雄心。麻煩的是從「足球元年」、「足球學校訓練十年計畫」、「大足球計畫」到「足球6年計畫」,提出這些口號的人,現在都不在位子上了。如果真有十年巴西訓練計畫,那些孩子現在應該正是內馬爾的年紀吧。反正口號響亮比較重要,事情究竟有沒有發生,已經是繼任者的問題。
讓人感到時空錯亂的重複話題還有「誰誰誰能,我們為什麼不能」的討論,不過仔細想想,這件事情倒是跟過去不同了──至少,被拿來比較的對象,人口越來越少,地方越來越小。
7.20.201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