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11
中時觀念平台: <棒球電影教我的事>
時報題:【棒球已變成主流文化一部分】
在《賽德克.巴萊》之後,魏德聖導演透露他的下個作品可能是一部棒球電影,說的是嘉農棒球隊的故事。嘉義農林,在日據時代由近藤兵太郎領軍,在甲子園大賽得過亞軍,是昔日台灣的一流強隊。由台灣人(註:此處時報改成「原住民」)、漢人,跟日本人共同組合的球員陣容,也是舊時台灣的一頁剪影。棒球運動的迷人原因之一,就是它跟歷史與庶民生活緊密連結。由棒球悠久衍生的文化產品已經變成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電影,文學,甚至是音樂劇,都豐富地紀錄著我們的生命跟棒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喜歡的棒球電影很多,像是凱文.柯斯納的《夢幻成真》,說的是只要堅持下去,夢想就會莫名其妙地實現的故事。那對年少時代的我來說,看完以後立刻有接收到神諭般的感動,當然,後來才學會,如果夢想太蠢,還是不會實現。其他像是《八人出局》、《對決時刻》、《百萬金臂》、紀錄片《比利喬的告別演出》,也都是好看的棒球電影。
不過我的私房棒球電影裡,還有一部應該少人喜歡的作品,那是一部電腦動畫片,叫做《洋基小英雄》。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一九三二年世界大賽前夕,芝加哥小熊隊的老闆體認,要對付洋基隊的超級強打貝比.魯斯,唯一的方法是把他的球棒偷走。他派自己球隊的投手去洋基球場順手牽羊,可是事跡卻被洋基球場管理員的小孩發現。整部電影就是小男孩把球棒搶回來,然後冒險把球棒從洋基球場送到芝加哥客場的經過。這是墜馬癱瘓的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在病榻上執導的作品,在電影完成前他就逝世了。
如果要仔細去分析這部電影的話,那麼一九三二年洋基陣中有鐵人蓋瑞格.魯等其他偉大的選手,魯斯只是一個即將退休的老球員,他的球棒早就失去了主宰球賽的勝負的魔力,小熊隊幹嘛要偷它呢?另外,一支球棒怎麼可能會對球員的打擊有這麼大的影響呢?更奇怪的是,球棒跟球又怎麼可能會說話呢?
可是這是一部給小朋友看的電影嘛。
除了讓全場小朋友都笑得很開心的對白以外,這部電影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小男孩途中遇到黑人聯盟的球員,他們在破舊的交通車上教他打擊的要領,還有表演黑人聯盟傳統的隱形棒球,都讓我覺得感動。我很喜歡當小男孩發現洋基已經在世界大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大幅落後,一支球棒已經沒有什麼用處,而決定要放棄的時候.球棒跟球跟他說的話。
「你要想,你經過千辛萬苦到芝加哥,是為了什麼?其實並不是為了洋基的勝負,不是嗎?你本來是想要保護自己的爸爸,讓他不會因為球棒遺失而受到處罰。既然是這樣,當初的目標,不應該因為洋基要輸球而改變。你是因為你的家人來的,而不是其他的原因。」
說的其實就是「初衷」這兩個字。我相信,當我不知道事情應該繼續或是結束的時候,就要好好問自己,對於這件事,自己本來的初衷是什麼。
如果初衷還成立,就沒有放棄的理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巴黎奧運即將成為奧運史上,首屆男女參賽者數量相等的一屆,在七月下旬開始的比賽,會有男女各五千兩百五十名選手登場獻技。 三年前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占百分之四十八,此屆終於提升至五成,無疑是平權運動重大里程碑。除了象徵性宣示,這個數字對新世代女性來說,會是投入運動競技的重大鼓勵,讓更多...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