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18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奧林匹亞級的臺灣精釀榮耀>

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開收音機,新聞台幾位主持人聊著索諾碼郡(Sonoma County)幾天來最大的消息:兩年一度的WBC全球啤酒大賽(World Beer Cup),這裡的釀酒廠贏得好幾座獎牌——對以葡萄酒聞名的索諾碼山谷來說,啤酒雖然是後起之秀,卻已經是啤酒界無所不知的重地。像郡裡聖塔羅莎著名的Russian River,就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精釀啤酒廠之一,每年二月初限量發行的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顧客在店門口排隊等著品嚐,平均要排隊三小時才能買到。
去年底索諾瑪郡遭遇損失慘重的森林大火,總計造成二十二人死亡,五千多棟建築物損毀,是加州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在全球啤酒大賽獲得獎項的肯定,無疑是寶貴的強心劑。不過,聽著節目主持人興奮的語氣,其實心裡覺得驕傲的卻是另一樁事——快速進步的臺灣精釀啤酒界今年沒有在WBC獎項缺席,啤酒頭的立秋啤酒,還有金色三麥的蕎麥拉格啤酒都得獎了!
因為公賣制度的關係,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臺灣才開放私人企業釀造啤酒,歷史算是最長的金色三麥僅營運十四年,啤酒頭更只有四歲。雖然如此,這幾家公司研發的獨特口味,已經在各型比賽獲獎無數,這次又得到WBC大獎的肯定,實在是讓人高興的結果。
啤酒頭在臉書上紀錄得獎的心情:
「我們並不清楚眾多在這個行業中孜孜矻矻的釀酒師們,是否都想過有一天會得到 WBC 的獎,舉著獎牌站在臺上接受歡呼?但我們猜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夢,但或許藏的太深,藏的連自己都不知道那夢想的存在。
仰望在世界上得獎無數的前輩酒廠,像是衷心喜愛的: Deschutes、Mikkeller 或甚至 Russian River Brewery,他們的釀酒師在釀酒的過程中,一定跟我們相同思考著釀造上的平凡問題:『起始比重到了嗎?酵母的量足夠嗎?啤酒花新鮮度沒問題嗎?。但我們認為,釀酒師最沒有想的問題就是:這酒會得獎嗎?』
謝謝 WBC 的評審們,在這個奧林匹亞級的競技中,為我們不會問的問題給了答案。」
在WBC這個奧林匹亞級的啤酒競技中,得到答案的,不只是啤酒頭與金色三麥,而是所有用心開創新事業的臺灣人才。不管最高殿堂的舞台有多麼遙遠,如果方向對了,總有走到的一天。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啤酒頭的節氣啤酒?他們的每個故事,都讓人愛不釋手:「清明」用食用艾草燒炙過的灰燼取代傳統的山毛櫸,做出獨特中國風的煙燻啤酒;「春分」用青梅製成,把梅子處理過後做成梅酒,再從梅酒釀成啤酒,繁瑣製程讓他們每個人後來看到梅子都很害怕。而我自己最喜歡冬瓜茶口味的「小滿」,用冬瓜茶糖釀成的淺色愛爾啤酒,是夏日節氣裡臺灣特有的芳香與回憶。
從細心構思的風味,到名書法家為各個節氣題字的酒標,精釀啤酒的「精」字,莫過於此了。我很期待精釀啤酒的發展,能夠漸漸改變臺灣的喝酒文化。
「如果有人拿你們的酒來乾杯…」
「我看到的話,應該會哭吧。」
上回跟啤酒頭掌門人之一宋培弘聊天,還沒問完問題,他就理所當然地說出答案。
當今臺灣主流的喝酒文化還是把喝酒當作比賽,不管是啤酒、烈酒、葡萄酒都是乾杯再說。說真的,拼酒實在是很不合邏輯的事情,如果多喝就比別人厲害的話,為什麼不乾脆比誰吃的多就好?事實上,看誰吃得多的大胃王比賽雖然經常被批評,至少仍在少數地方被當作製造話題的趣味遊戲,可是如果舉辦真的喝酒大賽,冠軍一定會因為酒精中毒送醫院啊。
儘管如此,喝酒就要乾杯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許多飲酒人的心裡。或許要等到消費者習慣品嚐,拼酒風氣才會改變。
不管怎樣,臺灣釀酒廠得到啤酒界的奧林匹亞大獎,實在太值得高興了!
#飲酒請適量
#拼酒不是運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