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年輕人沒有競爭機會」、「外國人搶走稀少的工作」、「這是嚴重損害國家競爭力的問題」、「外籍工作簽證的數量需要受到嚴格限制…」這些話聽起來像是極右派政黨候選人的政見,卻是來自英國足球總會主席戴克,在世界杯之前發表的報告。簡單地說,他認為挽救英國的足球,唯一的方法是走向鎖國政策。
英國在第一輪出局,完全呼應了主席先生的憂慮。他們有全世界水準最高,也最受歡迎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卻在世界杯連前十六強都進不去。事實上,根據戴克的報告,英超的成功,正是英國失敗的原因。這個聯盟的球隊被認為最具有競爭力,吸引了許多全世界最好的球員,也因此不管是從球員的數量,或是真正在球場上比賽的時間來看,英國籍球員在自己聯盟的分量,僅僅只剩三分之一。
全球化的快速進展,讓傳統足球強國捉襟見肘,在這次世界杯清晰可見。本屆世界杯首度有三支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球隊,以及兩支非洲球隊進入十六強,而這些球隊都只以些微差距落敗,才無法繼續晉級。歐洲球隊已經連續兩屆在十六強裡面占不到一半,二○○二年的世界杯,他們在十六強還有六成的比例,已經是當時的新低,現在回顧起來,卻是令人唏噓的光輝餘燼。
「足球衰退是整個歐洲普遍的問題,在英國情況是最糟的」,戴克說。自從歐洲法庭宣告球員們可以自由移動之後,足球世界的版圖加速轉變。南美跟非洲頂尖球員大批進入歐洲職業足壇,根據去年瑞士的運動研究機構CIES發表的數據指出,歐陸卅一個主要足球國家,外籍球員的人數逐年上升,目前是史上的最高點。
巴西是最大的輸出國,有五百多名球員在歐陸主要的聯盟比賽,連非洲的奈及利亞,也有一百多個。外籍球員的大量進口,讓不少歐洲年輕球員失去發展的舞台,也讓新興國家能夠學到他們的技術,國家間的差距就迅速地被拉近。從足球,到吳郭魚的養殖,或者是晶圓的研發,全球化對許多產業的衝擊是類似的。
也難怪英國足球總會要大聲呼籲鎖國救國球。可是,這樣的吶喊有實質的效果嗎?今年德國拿了四年一度比賽的冠軍,並不會立即增加德國職業聯盟的收入,或是多賣幾輛德製的汽車;然而英超的經濟貢獻,不管是依據德勤會計公司或是英國政府的估計,每年至少占了英國國民生產毛額的千分之一。英超雇用大量的外籍好手,營造出全球第一聯盟的地位,回收立即可見。要為了國家榮譽去限制聯盟的發展,很難獲得球隊或是球迷的支持。這樣說好了,如果台灣決定對進口車再課徵從前的超級重稅,要大家回去開國產的裕隆速利1.2,不會有人願意。
或許應該同時被檢視的,是在全球化之後的國家主義。全球化之後,國與國的實質界線逐漸模糊,這個潮流不管幸與不幸,在可見的未來沒有停滯的跡象。頂級的人才會繼續快速移動,世界杯會繼續是一群跨國巨富兼演員的遊樂場,我們倘若一直沉溺在昔日國家界限的想像,錯失創造自己獨特價值的機會,那就只有永遠在台下,羨幕別人踢球的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