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2011
中時觀念平台: <陌生的二十億球迷>
剛結束的世界盃板球錦標賽,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一屆。主辦國印度、斯里蘭卡跟孟加拉成功地吸引了超過二十億人的目光。最大的贏家當然是留下冠軍杯的印度,除了一掃去年大英國協運動會的陰霾,更是替即將踏入第四季的印度超級聯賽做了最好的宣傳。
由於宗主國跟殖民母國的不同,台灣跟南亞國家有截然不同的現代化軌跡。台灣現代化的前半段依靠日本,後半段依靠美國,在觀賞性運動的選擇上,也追隨了美日的腳步,向籃球跟棒球靠攏。而離我們飛行距離只有六小時的南亞鄰居,因為英國勢力的緣故,對足球跟板球的接受度比較高。運動喜好的分界跟人種、族裔、國家的區隔同樣深切。美國人對足球和板球幾乎毫無興趣,而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國家,不只對籃球棒球興趣缺缺,連對被美國成功商業化的奧運也完全不在乎。最近一屆的夏季跟冬季奧運,就算是中華台北代表團的人數,都比世界第二大國印度還要多。
難怪對板球這個世界上第二受歡迎的運動,我們幾乎一直保持著一無所知的狀態。當然不只是台灣而已,大部分的美國人覺得板球最多只算是窮人版的棒球,那些天賦異稟的職業棒球員如果真的要打起板球來,應該是輕而易舉。我當然分享了相同的本位主義,一直到我第一次站在板球的打擊區,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面前一個彈跳前後高低完全不能預測方向的小球,連用那沉重的木板碰到它都極為困難,更不用說是擊到沒有防守球員的空檔了。
事實上,如果硬要把板球跟棒球這兩個不同的運動拿來比較,板球選手最快的球速紀錄跟棒球是沒有兩樣的,而變化球的控制,在不能彎曲手肘的規訂下,困難度跟棒球也不相上下。選手需要用握球的方式,腳步的控制,手腕跟手指的力量,去改變球彈跳的幅度跟角度,可以說是技巧性高於身體素質的一種運動。或許這也是板球對運動員的身高跟體型的包容度,遠高於棒球的原因。
在冠軍賽看著斯里蘭卡的變化球主將,三十八歲的穆拉里(Muttiah Muralitharan)瞪大雙眼在場上投球,彷彿看到統一獅時期的杜福明,感覺很是親切。穆拉里在去年的印度聯賽裡,是冠軍清奈超級國王隊的主戰選手。他運用手臂迷幻打者的方式彷彿魔術一般,板球聯盟甚至對他進行了數次調查,確定他並沒有違反手肘不准彎曲的規定。今年的聯賽穆拉里轉到海港城科枝的新球隊,跟印度國家代表隊隊長東尼(Mahendra Singh Dhoni)從隊友變成敵人,在世界盃冠軍賽輸球的咒怨,會否會在新球季裡延伸下去,即將是關注的焦點。
地球經濟板塊的遷移是不能改變的趨勢,我們卻常常忘記在歐美相繼疲軟之後崛起的不只是中國,還有印度。面對人民幣淹腳目的現況,我們應該要對其他的鄰居更加關心。不只是板球而已,我們對南亞因為殖民主義造成的種種陌生,都需要漸漸被改變。
很長的時報標題:板球球迷20億人 台灣卻陌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聯合報名人堂:<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甫結束的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賽,是近十年全美收視率最高的一次。桃園龜山代表隊雖然在延長賽飲恨輸球,在比賽中展現無比韌性,穩定表現讓ABC電視台主播也讚不絕口。 離開威廉波特後,龜山小將在紐約接受代表處跟僑界款待,還進入職棒大都會球場內遊覽,經由球隊台籍經理王偉成貼心安排,在球場巨型...
-
我一直到一兩年前才不再每個月都夢到我在永和國中的導師。 他是一個個頭矮小,卻殘暴異常的兇狠角色。在體罰還是合法的年代裡,他很適度地扮演了那個時代的極端。我基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會惹麻煩的學生,在依照模擬考成績排的座位裡,通常都可以分到安全區域的前一兩行。可是,不管是偶爾發生在自己...
-
「Baba Booey」是最近幾年來,職業高爾夫比賽時最常聽到的人名。在老虎伍茲長期因傷不振,其他球員青黃不接的尷尬期,球場上此起彼落的「Baba Booey」吶喊,取代「Go Tiger!」,變成球賽的新焦點。並不是所有球員都喜歡這個轉變。英格蘭球員伊恩.波爾特(Ian ...
-
美國花式滑冰選手愛緒麗.華格納上星期在聖荷西的全美大賽雖展現精湛技巧卻出乎意料拿到低分,無緣冬季奧運。圖為愛緒麗.華格納拍攝2017年ESPN Body Issue封面照片。翻攝網路 「獻給每一個有夢的人,就算那些夢想看來很傻。」 在《樂來越愛你》的配樂聲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