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19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百分之一開始的進步

上星期在舊金山的研討會,前棒球選手詹姆士.克里爾是被請來演講的貴賓。詹姆士原本以為自己會成為職業投手,沒想到高中時意外被球棒擊中臉部,職棒夢想因此終結,後來卻輾轉成為知名作家。他專精研究人類行為,暢銷書《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就是教人從微小事物讓生活進步的方法。

在演講裡,詹姆士舉例說了一段英國自行車代表隊的故事。

二○○三年以前,英國代表隊經常是自行車界的笑柄。他們只拿過一次奧運金牌,在更重要的環法自行車賽更從來沒有奪冠紀錄,成績差到曾經有車商拒絕賣車給他們,以免影響銷量的地步。可是這一切在代表隊找到戴夫.布萊爾斯福德擔任教練之後竟完全改觀,他們頻頻拿到環法賽冠軍,也入手好幾面奧運金牌,尤其在倫敦奧運的好表現更是讓家鄉民眾覺得驕傲。

布萊爾斯福德做了些什麼呢?其實,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

代表隊找了醫生,教選手正確洗手方法,降低感冒生病的機會;他們測試不同的按摩油,看哪一種讓身體復原最快;他們重新設計自行車坐墊,另外再用酒精擦拭輪胎增加抓地力;他們要選手穿發熱褲,讓肌肉維持在最佳狀態;他們用感應器記錄選手訓練,發現最適合的方法;他們在風洞裡測量各式服飾纖維,用空氣動力學找出更輕更無阻力的衣物。

他們甚至要選手嘗試各種枕頭跟床墊,確定他們比賽前有完美睡眠。此外,運送代表隊裝備的貨櫃車是白色的,因為這樣可以輕易清除車子髒污的地方,避免自行車受到不必要損害。當然,這段時間剛好是自行車禁藥高峰期,英國車隊也擅長利用除外條款讓選手免責使用增進表現的藥物,就跟大部分車隊一樣。

每件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加起來就有很大的成果──這正是布萊爾斯福德的帶隊哲學,他們把比賽有關的所有環節條列出來(很重要),希望在各個項目都至少進步百分之一,而從整體來看,每個百分之一進步全部變成加乘的複利。就這樣,英國代表隊把每件小事做得比從前更好,終於成功徹底擺脫百年弱隊的宿命。

目標與習慣建立之後,進步,就可以從無數個微小地方開始。

沒有留言: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