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16

蘋果論壇:<尷尬之餘 球迷與球員互道的感激>

8月份的《波士頓》雜誌,封面是高舉雙手,仰望天空的「老爹」歐提茲。深底色的照片,上面只寫了兩個字:「謝謝。」很美的封面,只是不知道雜誌要說的,是波士頓感謝歐提茲十幾年來在紅襪隊寫下的歷史,還是歐提茲感謝這座城市的收留,讓曾經被雙城隊釋出的他,有機會繼續在大聯盟闖蕩,留下包括冠軍戒指在內的美好回憶。過了好久我才想通,原來,其實這句謝謝,正是城市與球員互道的感激。就像我們的陳金鋒。挑戰美國職棒不如意,終究還是陪他打球的鄉親,自己故鄉的土地,才是他心存感激的舞台,而他在台灣職棒陷入泥沼時,隻手撐住的半邊天,甚或是國際賽裡石破天驚的長打,都是球迷永遠感謝的回憶。然而,道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紅襪隊在8月初計劃好的歐提茲搖頭娃娃日,因為公仔成品設計跟製作都有問題,結果被臨時取消,1萬5000個公仔被銷毀。《富比士》雜誌的專欄作家認為禍首是「中國製造」,他們對非裔美國人的形象不夠熟悉,做出成品的臉孔,無意間踩到種族歧視的紅線。2013年洋基隊向即將退役守護神里維拉致意的搖頭娃娃也發生問題,在贈送的當天,整批公仔開賽前還沒有抵達球場,到場的球迷排成史無前例的長龍,幾乎發生暴動。或者是跟陳金鋒不太像的白玉雕塑,還有太多贊助廠商的冗長典禮。球隊規劃的退休儀式,原本要給球迷再感動一次的機會,卻因為其中的差錯,讓人看得不免頭皮發麻,激動的心情被尷尬稀釋大半。雖然等煙消雲散之後,大家還是會重拾起所有的感動,這些差錯還是非常可惜。那麼,怎樣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呢?雕塑跟搖頭娃娃一樣,做不好,就再做吧。紅襪隊沒有便宜行事,將有問題的公仔送出,而是向球迷與歐提茲道歉,等新品做出來以後,再憑票發放給當天所有到場的球迷。贊助廠商跟球隊也要進步,強迫式的行銷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在網路時代,人們接收資訊從「接收」(Push)變成「獲取」(Pull)。成功的廣告,要讓消費者看完以後,想要知道是誰做的,而不是在廣告一再重複洗腦,或是把公司大名如同「某某某到此一遊」般刻在雕塑底座。洋基隊長基特退休的時刻,電視跟網路出現一部短片,是他漫步往球場的路上,帶著微笑跟店家和球迷道別,背景音樂是法蘭克.辛納屈的《My Way》,簡單的意象讓人每看一次都可以再流淚。這部短片裡,贊助廠商開特力的商標,只在最後閃過一秒鐘,很多人還需要倒轉去看它是誰的廣告,而這首歌、這座球場、這些回憶,卻永遠跟開特力連在一起了。不管怎樣,再多的風波,還是不減大家對偉大球員的感謝。畢竟,我們已經一起走過那麼多的起起落落了,不是嗎?謝謝你,陳金鋒。

沒有留言:

聯合報名人堂:<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不過,這個看起來無害又討喜的舉動,很快就在網路被群眾撻伐。 那天是「傑基.羅賓森日」,他是首位進入大聯盟的非裔球員,背號四十二號早已在全聯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