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球員、數據與啤酒>

剛在本世紀第四度奪冠的波士頓紅襪隊,上周發出罕見聲明:「比爾.詹姆士是球隊顧問,不是員工,也沒有替球隊發言的權力,他的不適當言論並不代表管理部門的意見。」

比爾.詹姆士,職棒統計學之父,前半輩子被球界嗤之以鼻,直到運動家隊運用分析概念創造魔球奇蹟才開始受到肯定。詹姆士獲得第一份正式棒球工作就是在紅襪,那是二OO三年,隔年紅襪隨即打破籠罩八十六年的魔咒,許多人認為詹姆士加盟是關鍵因素,而他手上即將出現的第四枚冠軍戒指,也直接證明數據分析的貢獻。

那麼他到底說了甚麼,嚴重到球隊需要出來劃清界線呢?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覺得少數高薪球員的身價不合理,詹姆士興致一來,在推特寫說「球員對比賽的重要性,跟球場賣啤酒的小販差不多;如果所有球員都一起退休,只要三年,重新換上來的就能完全取代他們。」結果這段話惹怒很多人,連工會都發表抗議,讓紅襪隊不得不出來道歉。

雖然詹姆士說法稍顯誇大,其中卻有些真實性。當下的大聯盟比賽,球員與教練貢獻度逐漸被分析部門取代,今年坦帕灣光芒就是最好的例子,球季初他們把可以賣的球員都賣光,戰績竟然還名列前茅。光芒最傲人的武器,就是比其他球隊多的數據分析師。有些傳統笨球隊到現在仍然只有兩三個人負責數據,兩年前光芒就有超過十五名分析師,如此差異全都反映在戰績裡。

前幾天太空人隊從太空總署找來的分析總管席格決定離職,立刻成為職棒圈大新聞,因為如果他投效其他球隊,可能立即改變未來球季的版圖。從選秀、交易、布陣、調度,甚至細微到每個投打對決,分析部門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最想做的事,是在休息區指揮投手投球」,一位受好幾位明星球員敬重的分析師私下跟我說,他覺得捕手配球已經過時了,自己直接來比較有效率。

可是說到身價,相對於選手驚人的年薪,大部分運動分析師薪水從貢獻度來看實在是太低了。同樣數據工作在其他產業可以賺更多的錢,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更讓職棒統計之父對球員高薪覺得莫名其妙吧。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