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一件舊球衣的價值>

八月下旬大聯盟舉行了球員周的活動,在那三天的比賽裡,所有球員都穿上繡著自己綽號的球衣。像天使隊大谷翔平就變成「Showtime」,跟他帶來的二刀流旋風很匹配,又是從名字裡的翔字延伸出去,頗有一番趣味;而陳偉殷延續去年受好評的秤重(WEIGH-IN)綽號,還穿著這件球衣拿下單場六局十次三振的勝投。

球季結束前官網將所有球員的綽號球衣拿出來拍賣,馬林魚陣中陳偉殷勝投戰袍的叫賣是最熱烈的,才剛開始進行就立刻出現超過美金一千元的出價,當時其他馬林魚球員幾乎連起標的兩百元都沒有人願意出。競標結束以後,這件衣服以逾十一萬元台幣(三千七百元美金)的高價售出!

這類紀念商品都有官方的認證紀錄,可以確保日後的流通性,不過願意用高價收藏它們的球迷,應該不會輕易割愛,搶標時考慮的通常也不是市價,而是自己感受的紀念性──像王建民在皇家隊的實戰球衣,兩年前在官網拍賣價格甚至將近台幣二十五萬元。

球員周拍賣活動,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從二○一五年起,大聯盟與球員工會聯手成立一筆青少年棒球發展基金,著重於贊助都市落後社區的棒球發展。去年首度舉行綽號球衣拍賣,所得款項全數捐給此項基金,這一切,都是從威廉波特少棒賽開始的。

二○一四年的夏天,有兩支少棒球隊在美國吸引廣大關注,來自賓州的費城代表隊有女投手黛維斯(Mo'ne Davis),芝加哥的傑基.羅賓森西部聯盟隊更是貧窮社區發展的典範,這群小朋友力爭上游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心,同時讓大聯盟看到棒球發展的一絲曙光,藉此誕生的發展基金讓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培養出原本欠缺的棒球興趣,增加他們未來成為選手的可能性;社區球隊給學童下課後專心練球的地方,減少機會學壞,又能從中學習團隊精神,是多贏的局面。

類似美國青少年棒球發展基金的計劃,台灣也有持續二十幾個冬天的關懷杯棒球賽,不少職棒選手藉著在花東地區舉行的錦標賽捐出比賽紀念品,用所得款項幫助改善原鄉的環境。

球衣從球場光榮退役,走進收藏者家裡,衍生的公益效應,使得它們變得更有價值了。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