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018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狂推前浪的奧運Z世代>

  
甫結束的冬季奧運,青少年選手的傑出表現是亮點之一,而這群Z世代年輕人不按牌理出牌、不畏眾人目光的特質也為賽場增添不少趣事。圖為十七歲的第二代韓國移民克羅伊.金,替美國拿下花式單板滑雪金牌。路透
【方塘鑑開】狂推前浪的奧運Z世代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十七歲的克羅伊.金是第二代韓國移民,在平昌冬奧不負眾望,替美國拿下花式單板滑雪金牌之後哭了。「我很討厭哭,可是今天就算例外!」,她說。其實除了哭之外,之前《運動畫刊》專訪還提過另一件讓她討厭的事:

雪。

在南加州出生的她,一點都不喜歡下雪跟冰冷的天氣,結果竟然流著眼淚拿到冬季奧運金牌,還真是有趣的轉折。雖然是冠軍選手,克羅伊還是經常把「討厭」兩個字掛在嘴邊,也具備(讓人羨慕的)超愛In-N-Out漢堡卻不會變胖的能力,比賽中途會用手機在推特上說好想吃冰淇淋,除去金牌的部分,好像就跟大部分十七歲女生沒甚麼兩樣嘛。

甫結束的冬季奧運,青少年選手的傑出表現是亮點之一。同是十七歲的瑞德.傑拉德在斜坡雪板項目替美國隊拿下大會首枚金牌,可是對從小就愛極限運動的他來說,ESPN頻道主辦的X Game是最高等級的賽事,一直到不久前才知道有奧林匹克這種東西。奪金前晚傑拉德熬夜在Netflix看搞笑影集《神煩警探》(Brooklyn Nine-Nine),因此錯過起床的鬧鐘,差點趕不上比賽。

然後,在確定拿到金牌的瞬間,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聽見他不小心脫口而出的髒話。

有人說冬季奧運除了冰壺以外,所有項目都像在玩命。退休跳台滑雪名將傑夫.海斯汀就說從高台上躍下時,「接近自殺卻不要真的死掉」是選手表現的極致。有些選手會刻意加重越洋時差的影響,讓大腦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來不及制止身體瘋狂的舉動,藉此提升比賽成績。不過,我相信傑拉德不是因為同樣原因而熬夜,只是在看電視與準時起床參加奧運之間,做出十七歲男生的正常決定而已。

從數字來看,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奧運,整體選手的平均年齡似乎在逐漸提升當中,相反的,在平均之外可能會被忽略的另一項重要年齡趨勢,正是青少年選手的傑出表現。當今奧運已經不再是二十多歲選手的專屬舞台,年紀稍長的運動員藉各種新科技延長生涯,而這些連高中都還沒畢業的小伙子,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宣告他們的時代提前來臨。

不過才八年前,十歲,身高不到一百四十公分的華裔小選手陳巍在華盛頓州贏得花式滑冰錦標賽新秀組冠軍時,記者問甚麼時候可以看到他參加奧運,「二O一八」,他面帶微笑回答。結果他不但實現當年承諾,還在比賽完成六次四周跳的創舉,奪得最高技術分127.64的歷史紀錄。

社群媒體時代的奧運,從開幕到閉幕,選手場內場外表現都被迅速傳達到世界每個角落,除了比賽本身帶來的心理壓力,外界突然暴增的關注亦是一大挑戰。可是不管是傑拉德、克羅伊,或是陳巍,這些從幼稚園就因為興趣從事運動訓練的Z世代年輕人毫不畏懼眾人的目光,全力實現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實在是讓人從心底感到佩服。

新世代的接班勢態不僅在運動場,商場上同樣可以見到許多令人驚訝的實例。前幾天在玉山科技華府年會聽美國勞工部前副部長盧沛寧聊到現在的工作,這位華裔高級官員的前一位老闆是歐巴馬,現在新創企業任職,公司經營者是個年僅二十四歲的年輕人!

故事寫到一半,也剛好跟女兒聊起這些跟她同年紀的奧運選手,結果她竟然說「對喔,我忘記跟你說我同學參加短道競速滑冰的事了」。原來迦納移民瑪咪.拜寧不但是選拔賽冠軍、美國首位非裔奧運競速滑冰選手,還是女兒的高中同學。

突然有一種被後浪推得好遠,推人的傢伙卻整個若無其事的感覺。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