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0

中時觀念平台: <LPGA全球化的不歸路>

 
時報題︰藉著曾雅妮 LPGA打進台灣人的心

曾雅妮奪得LPGA年度最佳球員后座,是有史以來,台灣選手在職業運動場上最傑出的表現之一。LPGA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子職業高爾夫組織,卻是最知名,也是最具規模的。在這個頂級的賽場上得到排名第一的積分,難度不亞於職業棒球的年度最佳球員或是賽揚獎,曾雅妮二十歲出頭就能得到這樣的殊榮,更是難能可貴。

有趣的是,LPGA其實只是美國本土的職業高爾夫組織。在此之外,歐洲有LET,亞洲有LAGT,澳洲也有自己的ALPG。在1950年LPGA成立之初,僅有美國球員有資格參加。1968年才開始有外國球員參賽,四十年過後,外國球員已經變成壟斷冠軍的主力。盡管目前四百多名有資格參賽的球員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外國球員,美國球員卻很難在比賽當中奪冠。在今年的二十幾項賽事裡面,美國球員(包括韓國裔的魏聖美)只拿到五次冠軍,來自台灣的曾雅妮就拿了三次,日本籍的宮里藍一個人拿到的冠軍獎盃跟全部美國球員加起來一樣多,而韓國球員更是厲害,一共得到九座冠軍。

這個美國人辦比賽,亞洲人拿冠軍的情況聽起來跟昔日被台日宰割的威廉波特少棒極為雷同。美國少棒聯盟在經年累月的敗戰之後,想出了美國人一區、外國人一區的保護制度,保送美國小球員進軍總冠軍賽。當然,世界盃少棒賽原本只是給美國小朋友的夏令活動,這樣的措施雖然小氣卻也無可厚非。LPGA當局也終於在兩年前受夠了亞洲球員的霸權,決定實施變相的保護措施--2008年,聯盟理事長比文斯女士宣布從2010年起,所有外國球員都要會說英文,倘若球員沒有用英文接受訪問的能力,聯盟有權扣除獎金,甚至是比賽的積分。

這個規定宣布之後,立刻受到美國基本教義派的全力支持,不過出人意外地,反彈的聲浪卻更是排山倒海而來.許多亞裔的參眾議員公開反對,甚至準備向法院提告。而推翻這個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來自LPGA賽事的贊助商們。他們提出嚴厲警告,揚言撤銷對比賽的贊助。結果,一個月不到,這個措施就胎死腹中,而比文斯也在幾個月之後黯然下臺。

事實是,各種賽事的全球化是一條不歸路。NBA這些年來大量引進外國球員,到現在美國本土球員在世界性的籃球比賽,已經不再是常勝軍。拿台灣自己的獎項來說,自從金馬獎開放大陸人士參賽以來,大陸作品早就變成了入圍各式獎項的大宗。這種自己辦比賽卻給外國人得獎的情況難免引起國人吃味,可是比賽素質的提升,卻是無庸置疑的結果。在商言商,也唯有廣納百川的賽事,才能帶來更大的收視跟廣告人口。與其說曾雅妮在LPGA打下了后座,其實,LPGA更藉著曾雅妮,打進了台灣人的心。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