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0

中時觀念平台: <威廉波特的共同記憶>

 
時報題:威廉波特帶給我們共同記憶‧‧‧好長。

說到身分的標籤這件事情,還真是由不得人。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被叫做X世代,後來變成六年級生,唸書時候熱衷政治的就是野百合世代,不過反正現在一半都變成了台幹。這個周末我在威廉波特,環顧四周,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旅外華僑(當然也有朋友堅稱我是美帝的走狗)。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被歸類在不同的族群裡,跟背景相同的人們分享珍貴的共同記憶。

也有少數的一些事件,能夠跨越標籤變成大多數人的共同記憶。或許是因為我們成長於一個處境一向艱難的國家,這些共同記憶的事件通常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像是九二一大地震或是八八水災。不過,這些年來,我們都曾經在半夜,吃著泡麵(或是聞著大人的泡麵),熬夜替我們的少棒球員加油。而肩負著國家尊嚴的少棒(超齡明星)隊,也不負期望地拿回過十七次冠軍。仔細想想,關於威廉波特的回憶,或許是這個島嶼唯一令人愉快的共同經驗。

今年在這個球場,台灣的矛盾還是無所不在,球場外面遊客必經的路標上面寫著高雄距離威廉波特七千九百英哩,下面的中華台北被人用奇異筆打叉改成台灣,也有人把自己畫的國旗貼在上面,球場裡面中華民國的國旗飄揚在外野,草坪上台灣國的綠色旗也挺為醒目,穿著國旗裝的藍色群眾聽著國旗歌肅然起立,綠色的陣營努力行銷大高雄,儘管政治立場各自表述,大家對球場裡面小朋友的支持,卻是不折不扣的公約數。

可是這就是台灣啊,而我就是在那裡走過了我的少年時光。我的高中書包上貼著呼籲資深國代退職,或是支持正義律師陳水扁競選立委的貼紙。在公車上,我努力暗戀的北一女女生書包上面卻有面大大的國旗,配上綠衣黑裙,美麗總是令人窒息。事隔多年,大家的兒子女兒竟也都快要到青少棒的年紀。那些我們曾經堅持跟反對的矛盾,早就雲淡風輕了,只剩下回不去的過去而已。

所以在威廉波特親眼看到復興少棒隊輕鬆擊敗德州冠軍隊,拿到第三名的時候,看著許多熟悉的催淚場景,像是小朋友們井然有序地向觀眾席致意、回到內野挖走場上的紅土、接著在外野區拍照留念,這些在我們共同記憶裡的橋段,一幕一幕在眼前出現,我不禁感動地想哭。這些孩子或許之前輸了一場大家覺得不該輸的比賽,或許在許多球評眼中缺乏抗壓性,或許辜負了國人拿到三冠王的期待,可是他們還是在夏天的尾巴,替自己充滿希望的人生寫下回憶,更替大家的共同記憶添上一筆。這個共同記憶超越藍綠,橫跨世代,也唯有棒球,才有這樣的力量。
 

1 則留言:

foxracoon 提到...

而且這幾年才慢慢體會到,除了藍綠,除了統獨,還有除了假球,我們還希望小選手「快樂打球,打球快樂。」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