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2007

中時時論: <這就是全壘打王宿命>

 
原題「集體犯罪的歷史」,載於2007/08/10的中國時報.
 
儘管許多棒球迷是無奈多於興奮,巴瑞.邦茲終於獨占職棒史上全壘打紀錄的首位。在舊金山巨人隊主場熱鬧慶祝的當下,大聯盟會長賽利格卻缺席了……他正在跟主持聯盟禁藥調查的前參議員米契爾會面。這樣的巧合,邦茲應該習以為常,就在上星期於洛杉磯的比賽,主場道奇隊也很巧地辦了一個禁藥教育日,告訴小朋友使用使用禁藥的危險。儘管如此眾多的羞辱,邦茲仍舊是以本季第三高的全壘打比率(全壘打/打數),在四十三歲的高齡,至少最近兩年密集藥檢不可能再用禁藥的情況下,打破了高懸三十幾年的紀錄。

從許多媒體的民調看來,對邦茲的支持跟厭惡是黑白分明的。白人多半都不樂見邦茲的破紀錄之旅,而非裔美國人卻對邦茲的成就跟挫折感到驕傲與同情。邦茲有個酗酒而且嚴峻的父親,成長時期也見多了父親跟白人世界以及媒體的衝突,許多非裔美人對他的遭遇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之一,也是非裔美國人的克里茲.洛克就說邦茲受到的對待真是莫名其妙。他拿在種族分離時代的全壘打王貝比.魯茲來做比較:「拜託,那個紀錄是跟其他沒有運動細胞的白人打棒球創下的,那就像是大學入學考試最高分,可是卻把亞洲學生除外的結果;或是馬拉松比賽冠軍,可是不准肯亞選手參賽一樣」……「種族主義跟幾片藥丸比起來,哪一個比較重要?」

儘管這樣的邏輯搞笑的成分居多,其中卻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如果單就比賽的公平性來說,最近十年的職棒運動,可以說是禁藥發揚光大的世代。從坎塞柯的單季四十支全壘打/盜壘,馬奎爾跟索沙的單季全壘打王競爭,一直到現在邦茲的成就,禁藥都扮演了幕後英雄的角色。然而,這並不是幾個球員的個人行為,而是整個世代的集體犯罪。疑似用藥的球員,根據一些球員跟教練的估計,可以高到總人數三分之一以上,光是從王建民在洋基的現任隊友當中,吉昂比已經承認就不用說了,派提特跟克萊門斯也遭到許多間接證據的指控。

如果這些指控屬實,那麼,當禁藥把球賽的水準拉到更高境界的時候,邦茲的紀錄,也就還算是公平了吧!克萊門斯到了四十幾歲,還是一顆一顆火球飆進本壘板,在他拿下三百五十勝的偉大紀錄的時候,卻沒有像邦茲一樣受到嫌棄。從這個角度來看,邦茲的紀錄是這個世代一起造就的,就像是種族隔離聯盟時代貝比.魯茲的全壘打紀錄,或是泰.柯布的安打紀錄一般。這個世代跟那個世代的紀錄,都是整個板塊集體犯罪的成果。

四十六年前,洋基隊的羅傑.馬里茲打破了單季六十支全壘打的紀錄,因為是在球季賽增加八場的情況下創造的結果,這個成績頗受爭議。媒體關係不佳的他,卻超越傳奇人物的紀錄,因而受到媒體跟聯盟的冷言冷語,連像樣的慶祝活動也沒有。一直到死前五年他還是抑鬱不平,「他們好像覺得是我把歷史弄髒了」……

或許,千夫所指,是全壘打王的宿命。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