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07

中時時論廣場: <如何造就名人堂>

 
中時臨時的邀稿,結果弄到早上四點才睡覺...不過也是因為寫功課前先打了一個晚上的實況野球的關係就是了.原題:從名人堂談起,載於2007/01/11的中國時報.


美國職棒名人堂公布了棒球作家協會今年票選的結果。這次的投票當中,一共有三位退休滿五年,剛獲得候選資格的球員特別受到矚目。不出意料的,人品球技皆獲得肯定的安打製造機古恩跟鐵人瑞普肯,在第一次候選的時候,就幾乎獲得全票通過。而在眾議院聽證會當中默認自己使用禁藥的馬奎爾,只拿到不到四分之一的贊成票,距離四分之三的門檻非常遙遠。

回想不到十年前,馬奎爾跟索沙相繼打破馬里斯在一九六一年創下的單季六十一隻全壘打紀錄,然後戲劇化地追逐紀錄的新高點,造就球季尾聲的高潮。他們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挽回了許多在九四年罷工事件之後失望離開的球迷。可是此一時彼一時,馬奎爾在今年首度遭到挫敗,還沒完全確定退休的索沙,再過幾年的命運也會差不多。

棒球作家協會裡面四五百名資深的成員,在協會公布初選名單以後,在選票上以十名為上限,圈選自己心儀的球員。獲得百分之七十五選票以上的,就成為名人堂的一員,而得票率不到百分之五的,會喪失往後被提名的資格。其他得票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間的球員,在他們退休五年到二十年當中,最多有十五年的時間可以被列入投票名單。聽起來十分複雜的系統,其實是以菁英政治的精神建立起一個公平的門檻,也造就了名人堂的崇高地位。

在投票結束以後,我對於馬奎爾得到四分之一的選票,也對於他失去四分之三的支持感到相同的好奇,所以讀了作家協會成員的一百多篇文章。這些文章或長或短地解釋他們的決定,身為一個棒球迷的我讀起來當然覺得感觸良多。不過,更大的震撼,卻是來自沒有投票的棒球作家。

原來,紐約時報跟華盛頓郵報的員工,是不能夠投票的。報社白紙黑字的內規,規定所有體育部的成員,不能夠擔任比賽的記分員,或是參加各種獎項的投票。像是最有價值球員,或是美式足球的海斯曼獎,還有名人堂的票選都包括在內。除此之外,除了專門採訪該項賽事的記者可以獲得媒體席以外,其他的記者不能接受球隊任何形式的招待,體育部的成員也不能夠參與任何形式的賭盤。

紐約時報在總共一百五十五條的規定裡,要求財經版的記者除了自己報社的股票以外,不能交易其他的股票。旅遊版的記者不能接受旅遊業者的減價,家人參加的旅遊不能變成報導的內容。另外,所有的記者不能擔任或是尋求政府的職位,也不能擔任非公益活動的信託基金會成員。規定文件的最後,附上的是兩封簡信的範本,一封是用來拒絕不能接受的禮物,另外一封是用來拒絕來路不明的獎項。

原因很簡單,就跟名人堂的地位一樣,報紙,或是記者這個職業的地位,是從瑣碎的規定建立起來的。報社畫下利益衝突清楚的界線,才不會讓報紙變成少數人的私器。

而回顧台灣,我們的媒體又做到多少呢?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