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2006

中時觀念平台: <卓異主義的挫敗>

 
原載於中國時報09.08.2006時論廣場,卓異主義的挫敗


從歐洲飄洋過海的清教徒,在美利堅建立了神聖的共和國,實現了跟神許諾,建造「山上之城」的使命。正如第六任總統亞當斯在獨立紀念日所說,「美國是矗立在山上的烽火,山下的居民必定舉望此烽火,祈望慈愛的救贖之光。」這個國家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果真成為世人仰望的目標。

清教主義的精神,除了對自我生活的規律,更有著強烈地為所有人類負起責任,以及樹立典範的使命。這樣的出發點,使得依此而建立的美國國民有著極為入世,普遍熱心公益的習慣。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成為普世典範的目標,美國人民在精神上,難免以天朝自居。國力漸強之後,更造成自己才是世界中心的狹隘世界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美國卓異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就畫龍點睛地替這個世界觀的本質--美國人的民族優越感,強烈的國家主義,找到學理上的基礎。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強權,卓異主義的發展也達到極致。美國在各個戰場上不管在檯面上或是檯面下,都扮演著決策者的角色。在各式運動場上,蘇聯的解體,也造就了美國多項連霸的紀錄。一九九二年,美國由NBA球星組成的夢幻籃球隊,包括喬丹、柏德等超級巨星拿下奧運金牌。原本應該是談笑用兵的場合,世人卻見到鳳凰城太陽隊中前鋒兼後衛巴克利,在比他輕四十公斤的安哥拉前鋒柯布拉的胸口幹上一個拐子,肘到人倒的畫面。那記霸王肘,替美國的民族優越感,蓋上驕傲的印記。

巴克利說,「有人打我,我當然要打回去,不過,他看起來很久沒有吃飯了」。

這種優越感卻在四年前被打破,阿根廷在世界錦標賽結束了美國的五十八場連勝紀錄。兩年之後的奧運,阿根廷再度跟波多黎各、立陶宛輪番羞辱了美國的NBA代表隊。因為這些重大的挫敗,美國開始了三年的復仇計畫,打算以更長的集訓時間,更好的球員組成一支球隊,目標是二○○八年的北京奧運金牌。然而,在剛結束的世錦賽裡,美國又在全世界的眼光之下,被亞軍希臘隊賞了一個耳光。

敗戰之後,一些美國媒體跟球迷開始討論失敗的原因,像是希臘隊集訓時間很長,所以輸球不證明實力的差距;美國隊的三分射手不夠多,陣中如果有更多的外線球員就好了;如果湖人隊的明星後衛布萊恩沒有開刀缺席,比賽的結果一定會不同…,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其實也只是卓異主義的自我安慰而已。

許多美國人覺得世界上只有NBA一個職業聯盟,其他國家的球員每天都在集訓,事實上各國球員也都是在各地討生活的職業球員,集訓時間只是稍長而已。上次奧運失利,也正是因為所謂的NBA三分球射手,在國際賽比NBA嚴格的防守之下,命中率下滑的結果。另外,出賽各國都有因傷缺戰的主力球員,像是冠軍賽中,西班牙隊主力球員蓋索因傷不能上場,還是以二十三分之差輕取擊敗美國的希臘隊。

所以,簡單的事實就是,在籃球,這個美國人發明的運動場上,美國已經不再居住在山上之城。倘若要回到世界的頂峰,美國代表隊拋棄自己的優越感,跟其他球隊學習團隊作戰跟區域防守是刻不容緩的。因為,不只是籃球而已,這個世界已經迎頭趕上。

沒有留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