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06

From 1989 to 2006


 
1989年.我十六歲.建中半新半舊生,處男.

那年,天安門學運在胡耀邦病逝之後展開.張雨生把王丹的詩譜上曲,寫了一首歌,叫做沒有煙抽的日子

那年,十七歲的張德培,拿到法國公開賽的冠軍,成為大滿貫史上最年輕的冠軍選手,也是三十幾年來第一個美國籍的冠軍.

那也是他職業生涯唯一的一座四大公開賽冠軍.

儘管如此,他職業生涯最高的世界排名是第二名,總獎金是一千九百萬美金--獎金而已,並不包括廣告收入.身為亞洲最好的運動員之一,他的廣告合約很多,像是Panasonic,好.的.讓.人.耳.目.一.新.那個.

2003年張德培從職業賽退休,2006年他加入退休名將庫瑞爾主持的退役選手巡迴賽.這段復出之旅很快就中止,因為他的左腳阿奇里斯腱在第二場比賽斷裂

2006年,張德培三十四歲,Talbot神學院學生處男

NBA史上連續出賽最長紀錄的保持人(1,192場),A.C. Green,直到三十九歲的時候才結束處男生涯

了不起,不過那兩位叔叔有練過,兒童請勿輕易嘗試.

4.20.2006

運動家精神

還有另外一篇,在別的地方關於棒球的,篇名:運動家精神




時間是四月三日,紐約大都會隊主場的開幕戰。比賽二比二平手,八局上半,剛轉進華盛頓國民隊的索里安諾在隊友二壘安打的掩護下,藉著過人的速度,一個迅雷不及掩耳,滑進本壘。想不到的是大都會隊的捕手已經接到游擊手轉傳進壘的球,兩人在電光火石之際交會,補位的一壘審高舉右手,出局。

一個棒球教科書上完美的團隊防守,左外野,游擊手,捕手一直線的傳球,分毫不差地為地主隊留下寶貴的勝利。唯一的一個小問題是,捕手洛杜卡並沒有接到那個球。球從手套漏出來的同時,他巧妙地用背部擋住裁判的目光,然後在下一秒鐘把球從地上偷偷撿起來,當裁判看到他的手套的時候,球已經在裡面了。

電視的重播告訴觀眾這是一個誤判,雖然在沒有電視轉播的年代裡,這會是一個完美的聰明守備。舉足輕重的華盛頓郵報隔天在叫屈之餘,也為文挑戰大聯盟不願意採用電視重播輔助判決的頑固決定。人類的視力跟判斷力有限,再多的訓練跟考核也不能杜絕誤判。大聯盟的裁判公信力在經典賽當中已經受到很多質疑,在開幕當天發生這樣的糗事,實在是雪上加霜。對了,在經典賽當中誤判連連的愛國裁判鮑伯.大衛森,已經美夢成真,離開小聯盟,回到大聯盟工作。

半夜的電視不斷重播,不同的評論員像是接力賽一樣嘲笑著這個誤判。當中一個退休的美式足球明星跑鋒提出的一個問題,卻一直留在我的腦袋裡。

他說,整件事情最可笑的,是我們從小教孩子們什麼是運動家的精神,為什麼在職業棒球裡,那反而不再重要了?為什麼捕手明明知道自己漏接,並沒有跟裁判自首,而是把球偷偷撿起來,然後沒有人覺得那樣是不對的?

是啊,為什麼?我每周在一個教堂的籃球場打籃球,裡面的球員藏龍臥虎,有NCAA第一級校隊等級的好手,也有像我一樣秀朗國小班隊落選等級的肉腳。比賽競爭激烈,每個月都有人受傷去急診室。雖然如此,我們在合理的範圍裡面,像是誰把球碰出界,都只需要自由心証。可是回到職業運動場上,在NBA的比賽,幾乎是每一次的界外球,雙方的球員都會誇張地把球比向自已的那邊,然後在裁判判決之後一定要有一方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我們告訴我們的孩子,運動競賽的最高境界,是揖讓而昇,下而飲的君子之爭。職棒史上,泰.柯布是最好的打者之一。他常常會滑壘向一壘,目的不是讓自己的上壘速度變快,而是讓一壘手看到瞄準小腿的釘鞋害怕而失誤。職籃史上,賴瑞.博德是無庸置疑的最佳射手,他在比賽的時候,問候對手祖宗八代的熱誠,連以嘴大出名的巴克利都自嘆不如。

原來,運動家精神只是無關痛癢的比賽當中的精神。除此之外,運動真正的意義,就是勝利。就像身處禁藥風暴中心的巨人隊球星邦茲說,「我上次玩棒球,是在大學的時候。之後,都只是生意而已。」目標明確以後,球場上所謂聰明的表現,或是球場下在血管間擴散的藥物,都只是無可厚非的手段而已,那又何必有雙重標準呢?

中時觀念平台  <黑白之間的羅生門>

 
觀念平台系列第三篇,原題,黑白之間的羅生門:



長柄曲棍球(Lacrosse)是源自北美洲印地安人的運動,雖然在幾百年前就被法國傳教士帶回歐洲,並沒有造成流行。在美國有兩個主要的職業聯盟,可是所謂的職業球員,年薪大概是兩萬美金左右,也就是職業棒球小聯盟二A的水準,要靠這個薪水養家糊口很難。

我還記得我國中的工藝老師也兼任學校長柄曲棍球的教練,他很努力地跟我們描述這個運動到底是什麼東西--有很重的外省口音的他說,這個玩意兒,我們叫它棒棒球--我的記憶大概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這個玩意兒,聯考不考。


乏人問津的棒棒球突然變成今年美國大學運動聯盟(NCAA)最受矚目的運動之一。去年的總冠軍賽,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上第一次打進冠軍賽的杜克大學,結果是由約翰霍普金斯拿到隊史上第八座冠軍盃。杜克大學的教練在賽後對於球員的表現還是感到欣慰,畢竟這支球隊在前一年只贏了五場比賽,進步到十七勝已經算是一個奇蹟。而創造這個奇蹟的陣容大多數在二○○六年會回到學校,往後的戰績十分值得期待。

然而,這支球隊在二○○六年受到的關注,卻不是因為戰績,而是在三月爆發的一個派對強暴案。事情發生在一場校外的球隊聚會,一名受雇來助性的脫衣舞孃,在事後向警方報案,表示遭受三名球員的毆打跟輪暴。這個脫衣舞孃是一個非裔的單親媽媽,二十七歲,在一間社區大學半工半讀。

一群大學生喝太多之後做了蠢事,這群球員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可是這個事件很快地變成一個重大的新聞,因為它發生在杜克大學,一個傳統的白人貴族學校;也因為杜克大學處在德倫市,一個非裔居民比白人居民多的地方。而德倫市,是在北卡羅蘭納州,一個到現在還有不少居民對於南北戰爭的結局,不甚滿意的南方大州--在每年的李將軍紀念日,許多北卡跟南卡的居民會拿出家裡的南方邦聯軍旗懸掛,在九一一事件過後,也可以看到邦聯旗飄揚,彷彿是說,如果種族隔離,黑白分明,今天就不會發生慘劇。

杜克大學一年的平均學費加上住宿,大概是四萬美金左右。而聲稱受到性侵害的非裔女生,就讀的學校,一年的花費在八千美元以下。難怪有些在德倫市居住的非裔居民,到現在還稱杜克大學的校園是「莊園」--那個充滿領主與奴隸之間咒怨的名詞。

新聞媒體繪聲繪影地描述這些學生之間有一個藍色高牆,牆內是不互相出賣的誓約。記者們也發現一個睪丸酮素過多的球員發出的電子郵件,信上面說「讓我們再找個黑女人來剝皮吧」。之後,球隊教練黯然宣布辭職,學校宣布球隊停權退出球季…,直到DNA檢驗結果出現,女生身上並沒有找到球員的體液,附近的監視器也發現她在進入派對場地之前就跌跌撞撞,顯然已經喝醉。一連串的羅生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沒有人能夠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說到挑起族群之間的衝突這件事,大家都很行。其實,事情的開始,不過是一群豬頭酒醉誤事而已──豬頭,是不分族群的。

4.15.2006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一下子看了很多的電影.除了一些白痴喜劇之外,有幾部不錯.像是: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Protocols of Zion
Derailed
Where the Truth Lies
Waiting
Just Friends
The Weather Man...

可是該睡了,而且,當成貓枕頭的手也不好打字.

就先這樣吧,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4.11.2006

心臟下緣的難為情的感覺

 
有時候會想,這是不是只有我自己獨有的感覺,一種很難為情的感覺.

這種難為情的感覺很難具體的描述--它從心臟下緣開始發麻,然後很快散開,就消失了.跟平常害羞的感覺不盡相同.害羞的時候,是從耳朵開始發熱,延伸到臉龐.如果用頸部做為區隔,害羞的感覺是頸部以上的,而那個不知道是不是屬於我自己的,難以描述的,難為情的感覺,是在頸部以下的.

小時候這種感覺通常是在電視前面...對,事實上,這種感覺好像都是在看電視的時候才有.我拿著遙控器,轉到一個非常低級幼稚的節目,比如說是周遊的連續劇,螢幕上出現一個只會說Bi-Bo-Bi-Bo的怪物,還來不及把頻道轉走的時候,也在客廳的父親從他的閱讀中抬起頭來,看到Bibo(是的,這好像也是那怪物的名字),我就立刻從心臟下緣開始發麻,覺得怎麼會有這麼難為情的事情發生.

這種感覺很久沒有出現,今天晚上突然又回來.一部叫做心戀的電影,讓我在電視前面從心臟下緣開始發麻...

不過蘇慧倫真是地球上最可愛的三十五歲女生.想到上個月朋友在她姐姐的酒店玩完以後,說裡面的小姐有多正的事情,難免會有時光錯亂的感覺.

4.06.2006

中時觀念平台  <經典賽的健康風潮>

 
以下<鈦神奇>載於四月七日時論廣場,是觀念平台系列的第二篇.原題:經典賽的健康風潮.無聊地去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報紙上倒數第四段,我無良心的置入性行銷被刪掉了,殘念.


經典賽的健康風潮

在世界棒球經典賽當中,日本職棒選手身上的液化鈦項圈跟手環,隨著電視轉播在許多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台灣職棒選手其實在一兩年前就追隨日職的流行風潮,根據一些球員表示,戴了鈦製品之後,雖然沒有感覺體能的進步,至少失眠的狀態獲得改善。

鈦並不是一個特殊的金屬,雖然有邊讀邊的結果,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來自外太空的產物。它早在十八世紀就被發現,是在地殼上前十大存量的元素。質量輕而堅固的特性,讓它在近代的航空科技上被廣泛運用。近年來,處理鈦的技術有長足的進步,使得取而利用的成本降低許多,因此它開始走入一般人的生活。就像是在亞洲火熱到一個翻掉的奈米科技一般,鈦金屬製品變成了一個風行的潮流。除了鈦金屬的項圈,手環之外,鈦金屬乳液也在熱賣中。

根據一些初期研究的結果,鈦金屬在治療憂鬱症上面有顯著的功效。由於釋放負離子的特性,戴在人體上的鈦製品據說可以整理體內的電流。另外的說法還有因為負離子的環繞,使用者可以獲得時時刻刻在森林裡散步的效果,所以可以舒緩壓力跟改善疲勞。 

這類的健康風潮不斷地世代交替,今天是鈦金屬跟奈米科技,十年前有電磁波的床,或是環繞在肚子上震動就可以減肥的腰帶。那一百年前呢?

一八九八年底,一種神奇的金屬被人類發現。這個從瀝青鈾礦當中淨化出來的新物質,席捲了全世界人類的目光。十年不到,這種金屬能夠治百病的傳說已經風行全球。知名劇作家蕭伯納寫下感嘆辭:「世人為之瘋狂,深信不疑,如同盧爾德的幽靈讓天主教徒為之激動。」

這種金屬被加入各種健康飲料,口紅,沐浴鹽,活力乳液,牙膏;掛在身上的袋子裡放在生殖器旁可以恢復生育能力,放在腰部可以治癒關節炎;稀釋過的生髮藥水,可以保證不再掉頭髮;上流社會的名媛貴婦請來專家,在沙龍裡面教授使用這個金屬的課程。不過由於提煉的困難,這種金屬價格居高不下。像是美國大企業家拜爾每天喝一罐六萬分之一含量的特製飲料──這種奢侈的享受是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參考資料:偏執的天才,高史密斯著,時報出版社)。

這個金屬的發現者得到兩座諾貝爾獎,她叫做瑪莉.居禮。這個神奇的金屬叫做鐳。當人們確定放射性金屬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幾乎是鐳發現的四十年以後了。居禮夫婦都因為研究過程當中造成的傷害而早逝,然而,當時的世人並不知道那是輻射線的力量。

每天喝神奇的鐳迪索,相信能夠治療胃癌,精神病,跟陽萎的拜爾,在飲用的過程中,表示自己的健康獲得極大的改善。他四年後死於齒顎癌,享年五十二歲。他總共喝了將近一千四百瓶的鐳飲料,攝取的放射線,是現代認知的致死率的三倍。

我們現在比一百年前聰明多少呢?一百年以後的人們又會怎樣看我們呢?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