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006

時論廣場: 觀念平台

 
從這個星期五開始,謝謝時報其達兄的不嫌棄,每雙周會有一篇我的運動時事評論在中國時報的時論版面,專欄的名稱是觀念平台.

這是第一篇,原題,經典賽的不經典教訓:



要不是美國的ESPN寧願轉播女子大學壘球而不願意轉播日韓大戰,我是可以多看一點經典賽的,也說不定會有比較有建設性的比賽評論.我也可以憤怒地討論為什麼經典賽可以出現幾次對參賽國古巴不禮貌,要求卡斯楚下台的標語,卻不可能容許要求布希下台標語的雙重標準,可是那畢竟是美國人的遊樂場家規自訂...所以我只能談談比賽以外的事情了.

事情是這樣的.2003年的夏天,有一個熱愛棒球的中年人,回到了最低階的小聯盟球場,這距離他上次在大聯盟系統下執法已經有四年的時間.還記得1999年的最後一場比賽,隨著工會抗議活動提出辭呈的他,在暫別球場之前留下了熱淚.「還好我有戴著面罩」,他說.

誰知道,這個暫別幾乎成了永別.聯盟不願意向裁判低頭,反而藉此機會雇用年輕的裁判,同時間失去工作的,有二十二個同事──辭職的五十七個裁判中,有三十五個重新被聯盟雇用.

大聯盟的年薪起薪是八萬美金出頭,平均薪水是十四萬美金,還有加上差旅的補助.意外失去工作的他,卻只能兼差站業餘的比賽,領一場二十美金的報酬.然而,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讓他不能夠放棄他前半輩子的奮鬥.在2003年,五十歲的他重新回到小聯盟,從一個月一千八百美金開始幹起.「我相信我可以重新經過考核,回到大聯盟」,他說.依照聯盟裁判的晉升制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2008年他有機會可以完成他的夢想.他重回小聯盟判的第一場比賽,一起工作的夥伴二十一歲,剛從裁判學校畢業.小夥子出生那年,他已經開始在大聯盟執法.

可是轉機在今年發生──大聯盟決定花幾千萬美金舉辦第一屆經典賽,裁判工會藉此機會,要求聯盟重新恢復他跟其他兩位資深裁判的執法資格...對目標的執著加上對最愛的工作的熱情,終於有機會開出甜美的果實,雖然他已經不再年輕...

他的名字,叫做鮑伯.大衛森.以前因為他對投手犯規神經質的反應,大家叫他投手犯規鮑伯.現在,因為在經典賽兩次明顯的誤判,大家叫他全世界最愛國裁判鮑伯.

故事告訴我們,熱情跟經驗,並不能保證不會把事情搞雜.

現在再來回顧大聯盟理事長對於電視輔助判決的態度,就顯得十分可笑.他跟另外半數球團的老闆,竭力維持棒球場的傳統,認為裁判的專業,是維持比賽公正性的唯一標準.當美式足球,職業籃球,職業冰上曲棍球,或是職業網球,都已經開始藉著電子補助儀器來判決球賽,職業棒球卻寧願只相信人的眼睛.雖然高額的薪水多多少少避免了裁判收賄或是其他的私心,可是倘若鮑伯.大衛森重新回到大聯盟,他還是可以憑他過人的視力,沒收更多破紀錄的表現──像是之前聯盟史上第一次世界大賽的三殺守備,或是馬怪爾的第六十六支全壘打.

美國職棒大聯盟只有六十八位裁判,是全世界棒球裁判的首選.可是錯誤依舊時常發生.那麼,在台灣的棒球聯盟,是不是應該更認真的考慮採用電視重播去補助裁判的判決,才能夠提供組頭一個公平的下注環境,還有培養觀眾看球的信心呢?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只有一個意見:

媽的中時電子報的版面怎那醜!你的文章好像被放在充滿小廣告的垃圾傳單塞進信箱給人讀~

費曼與陳偉殷

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如何面對內心掙扎,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另外,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包括愛情,也很引人入勝...